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学校发展>>发言讲话>>升旗讲话>>文章内容
2010-2011学年第一学期国旗下讲话(第4周)——中秋节
发布时间:2010-09-30   点击:   来源:原创   作者:九7班 万杨
每年农历八月十五日,是传统的中秋佳节。这时是一年秋季的中期,所以被称为中秋。在中国的农历里,一年分为四季,每季又分为孟、仲、季三个部分,因而中秋也称仲秋。八月十五的月亮比其他几个月的满月更圆,更明亮,所以又叫做“月夕”,“八月节”。此夜,人们仰望天空如玉如盘的朗朗明月,自然会期盼家人团聚。远在他乡的游子,也借此寄托自己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所以,中秋又称“团圆节”。
我国人民在古代就有“秋暮夕月”的习俗。夕月,即祭拜月神。到了周代,每逢中秋夜都要举行迎寒和祭月。设大香案,摆上月饼、西瓜、苹果、红枣、李子、葡萄等祭品,其中月饼和西瓜是绝对不能少的。西瓜还要切成莲花状。在月下,将月亮神像放在月亮的那个方向,红烛高燃,全家人依次拜祭月亮,然后由当家主妇切开团圆月饼。切的人预先算好全家共有多少人,在家的,在外地的,都要算在一起,不能切多也不能切少,大小要一样。
相传古代齐国丑女无盐,幼年时曾虔诚拜月,长大后,以超群品德入宫,但未被宠幸。某年八月十五赏月,天子在月光下见到她,觉得她美丽出众,后立她为皇后,中秋拜月由此而来。月中嫦娥,以美貌著称,故少女拜月,愿“貌似嫦娥,面如皓月”。中秋节的传说是非常丰富的,嫦娥奔月,吴刚伐桂,玉兔捣药之类的神话故事流传甚广。
在唐代,中秋赏月、玩月颇为盛行。在北宋京师。八月十五夜,满城人家,不论贫富老小,都要穿上成人的衣服,焚香拜月说出心愿,祈求月亮神的保佑。南宋,民间以月饼相赠,取团圆之义。有些地方还有舞草龙,砌宝塔等活动。明清以来,中秋节的风俗更加盛行;许多地方形成了烧斗香、树中秋、点塔灯、放天灯、走月亮、舞火龙等特殊风俗。
今天,月下游玩的习俗,已远没有旧时盛行。但设宴赏月仍很盛行,人们把酒问月,庆贺美好的生活,或祝远方的亲人健康快乐,和家人“千里共婵娟”。
中秋节的习俗很多,形式也各不相同,但都寄托着人们对生活无限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在这个亲人团圆的日子里,我们想到了祖国母亲漂泊在外的游子——台湾。从19492008,浅浅一道海峡已隔断59个中秋。台湾的悲情,正因它对自己的孤儿身份怀着深深怨怼,悲情下面包裹的,是对文化血脉始终不能或忘的依恋。虽然离家漂泊多年,但它始终携带着故土的记忆。一个个中秋节,不是团聚的日子,却是思乡的时刻。年年月圆,岁岁月缺,倒像是台湾这个游子的路标,记取着它一路走来的沧桑与艰难。
狐死首丘,老一辈人直到今天还梦寐以求要回到故土去;而生于斯长于斯的青年人,却已把中秋变作另一种狂欢。对于离家的人而言,中秋从来不是单纯的节日,而更像是某种文化的祭祀;但在台湾新一代,中秋只是法定假日而已,故乡的月影还剩几分呢?从中秋看游子,台湾这座岛啊,可不要真的成了亚细亚的孤儿。遥问一句:台湾啊,漂泊太久,还记得故园的模样吗?
在美好的中秋节,祝愿天下所有人都能团圆、幸福,更祝愿台湾也如香港、澳门一样,早日回到祖国母亲的怀抱!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附件:

主办单位:常州市新北区龙虎塘中学    苏ICP备10201501号-3
地址: 常州市新北区龙虎塘街道北街168号 邮编:213031
技术支持:新北区教师发展中心、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