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学期,我校精心安排,组织全校学生参加了江苏省《关心下一代》周报社开展的“中国梦 我的梦”中小学生主题征文大赛,同学们投入了大量的热情与精力,用文字阐述了对中国梦的理解、对自己未来的畅想,因此获得了喜人的成绩。
其中现九6班丁倩雯写的《梦上花开》在全省五万多的作品中脱颖而出,荣获了江苏省一等奖,现九6班的《绿意飞上未来》和现九4班李玉颖的《我的中国梦》荣获了江苏省三等奖。而我校获得了新北区的优秀组织奖。
9月17日,新北区关工委和新北区教育关工委在我校召开了征文表彰会,9月23日,我校利用升旗仪式隆重对这三位同学进行了表彰。
附:丁倩雯的文章
梦上花开
京剧是一种要传承下去的精神,中国梦也是。 ——题记
历史的长流如开闸的水门,向我们展示帧帧浩丽。
东方喷薄欲出的太阳把她的光辉照进中国,细细潜入每个中国人的心里。于是有了“先秦诸子,汉唐气象,宋明风韵的传统文学大国”——中国。
“中国?就是有独特京剧的那个国家。”外国友人说道。
京剧,你会惊于其梅艳芳菲,你会叹于其婉转绕梁。也许正因它有如此魅力,爷爷爱极了它。生得黝黑,两眼小而有神,在那个年代,爷爷还是稀罕的独生子哩!一天,戏班子来唱戏,爷爷听见这么个新鲜事儿,撒下田里的活就往戏台奔。恰见台上,一壮汉,满脸浓妆,独特的唱腔,时如流水般潺潺,时如狮吼般铿锵。爷爷也学着动作,西沉的太阳把一丝余晖打在爷爷黝黑的皮肤上,闪闪发亮。
一个梦在年轻的爷爷心里萌芽了。
可是跟谁学呢,无奈之下,爷爷去找了刚从城里回来的二表叔。“哟,跟我学京剧?”也许是刚从城里回来的缘故,二表叔甚是心高气傲。后来,碍于亲戚的面子只好教了。爷爷学得好,练得勤。就这样,在春光烂漫的桃花里、亭亭玉立的荷花里、金色翻滚的麦浪里、婀娜飘荡的银雪里,到处有爷爷的影子。但谁可有惜花杪春之情,这件事传到了太爷爷耳朵里,他气急败坏,张嘴骂咧:“你学什么不好,非学这个,我们家你是独子,将来都靠着你活,你这样,叫我怎么办呐!”于是,在争吵声中,爷爷与他的梦背道而驰了。
也许,爷爷的头脑当时熙攘得像人声鼎沸的火车站,但这16年的韶光只为人生的一个片段,看穿它,其实隐喻着一个更为丰满的生命。
爸爸出生了。爷爷把他的京剧梦寄托在爸爸身上,他们吃饭、干活无时无刻不练习。就这样,他们以流光为纸,京剧为墨,谱写着满是“京韵京白”的生活主旋律。在有京剧陪伴的日子里,爸爸结婚了,我在妈妈肚子里,捣腾了十个月,也出生了。
“哇——”一声嘹亮的婴啼响彻了整个妇产科,1999年我出生了。等在门口的爷爷高兴地说:“这孩子是唱戏的好料啊,声儿尖!哈哈!”
果不其然,从小到大,他们每天唱京剧给我听。
像是被安排好的,我们一家三代都在学京剧,唱京剧。就像传承一个梦一样。
每次打电话给爷爷,他总会唱京剧给我听。如今,爷爷的头发有染发剂染不去的灰白,我相信,白色是所有颜色的融合,也是所有感情的融合。爷爷一头白发,是他对京剧热爱的象征,他说:“我们都是老百姓,希望国家能好,文化也要传承。”
这是我们三代最正本清源的中国梦。
也许,中国梦其实就是一种精神力量,她在心与心连接的地方,是时光无法触摸到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