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学校发展>>校园快讯>>文章内容
把脉课堂教学 专家引领成长
发布时间:2012-02-09   点击:   来源:行政办   作者:

28日,新学期开学的第二天,新北区教研室万荣庆主任带领几位主要学科的教研员,来到我校,开展了关于“小组合作学习”的课堂教学调研活动。教研员们分学科深入课堂,随堂选听了两节七年级语文课、七年级数学和英语各一节课、八年级英语和数学各一节。

本学期我校进一步加大了课堂教学改革的力度,,在七、八年级主要学科进行“板块三串式导学案+小组合作学习方式的试点改革,旨在转变课堂学习中学生的学习方式,充分激发学生个体学习的积极性和团队学习的潜能,努力追求课堂教学最大限度的减负增效。

上学期期末和本学期开学初,区教研室万荣庆主任就如何开展好“小组合作学习” ,先后两次对我校教师进行了理论层面和操作层面的培训。培训后,七八年级的老师们纷纷行动起来,从学生座位的安排、学习的评价机制,到导学案的编制,都围绕“板块三串式+小组合作学习”做了调整和初步的设想。新学期开学第一天,七八年级的课堂里就悄然发生了变化,同伴互助的学习增加了,全班同学在课堂上投入学习的主动性整体有了明显的改善。

在听完我校6位老师围绕“板块三串+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尝试,教研员们分别和上课老师做了深入交流。结合听课中发现的问题,如问题的设计、小组学习任务的确定、小组讨论的有效指导等方面提出了进一步改进的建议。

相信在专家的引领下,在老师的不断学习和实践中,我校的课堂教学改革定会结出丰硕的果实。

 

附:课后反思

2012.2.8上课感想 肖云峰

今天在八(2)上了一堂物理新课,学习内容为天平的使用,主要学习天平的正确使用方法及轻小固体的测量方法。

课堂上利用物理实验吸引学生兴趣,以探究及合作学习的方法学习本堂课内容,教师及时指导和讨论学生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并结合物理导学案及时记录并训练学习内容。

与教研员的交流中,他主要提到了两个观点。第一课前任务不应该是上堂课的复习内容,而应该把这堂课的学生能解决的问题或一些开放性问题放在课前完成,这样让部分学生有准备的进行学习,并避免了学生课堂乱猜乱想的情况。第二课堂板块设置好后,教师的问题串非常重要,要预设学生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准备好小问题串帮助学生学习,要时时站在学生的角度来考虑课堂的上法,让学生有更好的学习环境。

 

7B Unit1 ReadingⅠ之感想 

本节课是reading的第一课时,我将整个节分为以下几个环节:Step1 Revision 回顾上节课的知识,主要围绕各国国家与首都展开;Step2 Presentation 这个环节为课上的重点部分,主要教授学生阅读的技巧与训练学生阅读的能力,Step3 Drills 这个环节以复述为主,主要是让学生有个输出的过程,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巩固。我觉得这节课时间比较紧张,还有稍许内容留为家作使用。课后,老师与我们七八年级的备课组成员做了交流,需要改进的地方还有很多,总结如下:

在“板块三串的小组学习”模式下的课堂教学,要增加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并增多学生语言思维量,减少教师讲话量,今后,在课上抛出的问题设计上还需要改进,提炼任务型问题。

我们使用的导学案要有针对性,不仅仅只是一张练习卷,如何将导学案与“小组学习”相结合,初次探究的我还需要时间去琢磨,改进。

在此模式下的课堂教学,要注重学生的活动反馈,让学生思考,起到帮助学生梳理的作用。

“一备两上”的形式能促使我们不断改进课堂教学,使之更利于学生的需要,真正转变传统的课堂模式。

此次活动,我收获颇多,让我对“板块三串的小组学习”模式下的课堂教学模式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在今后的教学中,将结合备课组的力量,积极探索,寻找突破口,努力提高英语课堂效率。

 

   8B Unit1 Reading 第一课时--------上完课后感想(华丽)

两次听了万主任的关于“板块三串式下的小组小学”的讲座,对于如何开展小组学习有了一定的理论基础,尝试着对班级里的学生进行合理分组,分组时坚持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这样为小组内部互相帮助提供了可能,又为各小组间的公平竞争打下了基础。合作小组成员由4名学生构成,初步形成后参考歌任课老师意见,又依据学生学业的水平、兴趣的深广度、思维的敏捷度、语言的表达能力等而定排座位。今天的一堂课是Unit1Reading第一课时,主要有五个板块构成。

Step1 复习导入:通过闲聊引入话题“家乡的变化”

Step2 呈现结构:梳理一些生词

Step3 Fast—reading(快速阅读):完成TF

Step4 细读:回答7个问题

Step5 强化运用:完成有关课文的表格

本节课本着小组学习的方式展开,完成了教学任务。但还存在一些不足,以下是结合专家意见自己要提高的地方:

1、课堂上的任务性话题要明确;

2、小组的活动量、思维量要增加;一个问题,如果比较简单,多数学生经过独立思考就能得到快速解决,那就没有小组学习必要;相反,如果是问题太难,讨论很长时间也得不出结论,这样的问题也就没必要开展小组学习。选择有思考价值的问题,能引起学生的高度兴趣,并能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在这种欲望的驱动下,学生就会产生强烈的合作欲望。

3、小组活动的问题要更深层次更开放。开放性的问题解法多种多样,结果不唯一,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同时,这样的问题学生往往考虑的不够全面,个人独立思考会有一定困难,急需要与其他同学进行交流。合作学习给他们提供了一个展示自己、让别人了解自己的平台。在合作交流中,彼此观点不断碰撞,有争议的问题会变得明确,对知识的理解也会更加深刻。经过同学们的合作探究、思辩,既让学生在轻松和谐的气氛中巩固旧知识,又培养了他们创新思维能力。

4、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在课堂教学展开前,教师在备课中既备教材又备学生,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已有的经验,制定切实可行的、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通过一定的努力可能达到的课堂教学目标,然后通过学习提纲的形式,向学生提供学习应达到的目标、学习要领、待破难点、须掌握的重点。让学生在明确了解自学的方法和要求后,通过自主学习,去发现问题、研究问题、探寻解决问题的方法与途径,或把自我尚无能力解决的问题整理、归类,为小组讨论做好思想与材料准备,有计划地带入课堂,提交给小组成员共同探讨。

 

 分组教学是一把双刃剑还是“一箭双雕”之剑——《赵普》课后反思 杨琴

   “分组教学”是一次教育的改革,对于我们教育者和受教育者来说都是一次值得一试的大胆尝试。

其实早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就已经出现了“分组教学”模式,当时,一些资产阶级教育家为了适应儿童的学习程度,适应学生的个性差异,对班级上课制实行改良或改革的实践。属于改良班级上课制的是分组教学。分组教学又分为:①能力分组,学生学习的课程相同,学习的年限不同。②作业分组,学生的学习年限相同,学习的程度不同。属于改革班级上课制,进行个别教学的为温内特卡制、道尔顿制(见分组教学、温内特卡制、道尔顿)。中国20世纪初曾有极少数学校试验过分组教学;在20年代曾有少数学校试验过道尔顿制;在30年代也曾有极少数学校试验过温内特卡制。

从教以来,跟着教改的大潮,我也接触过类似分组教学的“小组合作探究”学习方法,不过,好像都流于形式,没有考虑周到,大多是临时为之,缺乏系统性、严密性、实效性。这一次,区教研室万主任先后对我们进行了多次“小组教学”的培训,使我们渐渐熟悉了这个概念,并开始分组。分组原则上是安能力来分的,基本上是一好一差两中四人小组,同时考虑男女生协调,寄宿生和走读生协调,四人座位成“田”字或“品”字。

为了更好的指导我们,今天老师、屠校长等人听了我的《赵普》一课,这是一篇简短的文言文,我把这节课的目标定为:1、通过同伴互助、纠错,能够准确、流利的朗读全文;2、能借助工具书和页下注释,并通过小组交流,疏通文意,感知课文内容。课上也能做到以学生学习为主,老师指导为辅,充分发挥小组的作用。

 

老师给出了以下评价:

1、小组座位的安排既有固定性,又有灵动性,老师给我们呈现的小组教学是生动的具体形象的,也是易操作的;

2、氛围很好,一方面便于老师观课,另一方面,还能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组长会督促组员,组员也会听从组长的,男女生表现都较以前好,比较和谐;

3、《赵普》一课在朗读部分做得比较好,把学习目标分解成几个具体可操作的任务目标,这样,学生就能清晰地明确自己的任务;

4、《赵普》一课,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作用,有小组学生教学生的环节,也有别组教本组的环节;

5、课堂上,小组合作的形式比较多,有学生独立思考,有同伴互助,也小组四人交流。

 

针对本节课的不足之处,老师提出了以下建议:

1、小组成员的作用,应该有:补充、纠错、提升和发现本组解决不了的问题;

2、教师一定要给出明确具体的学习任务,让学生可以操作;

3、在学生活动时,教师一定要进行控制管理,让学生有条不紊的学习活动;

4、教师要在学生回答之后,对学生的信息进行加工、整理;

5、在教的时候,老师的头脑里要有明确的目标,《赵普》一课,朗读是为了什么,其实有以下目标①让学生掌握老师要他掌握的字词②让学生学会自己本不会的字词③老师发现学生读的不通顺的句子;

6、另外,文言文教学要结合教研组的研究课题“文言文教学的趣味性”。

总之,这次活动令我受益匪浅,让我对“分组教学”和文言文教学都有了更深入的理解。有人说“小组教学”有利有弊,是一把双刃剑,我觉得,通过我们的不断努力和完善,可以使这种“小组教学”成为一把“一箭双雕”的剑。

 

上《探索直线平行的条件(2)》之感想       

本节课是《探索直线平行的条件》的第二节课,我把这节课的内容分为了四个板块:板块一,复习同位角及利用同位角相等判断两直线平行;板块二,认识内错角和同旁内角及利用其判断两直线平行;板块三,例题解析;板块四,课堂小结。整节课上下来,我觉得还是比较流畅的,大多数学生掌握了这节课的主要内容。板书设计,课堂节奏,师生互动等方面都较好。课后我们与万主任、高校长、黄校长及数学老师们做了交流,发现本节课还有很多需改进的地方,下面总结如下。

一、今天的数学课我们是在“板块三串的小组学习”模式下的课堂教学,我的教学应该把握好这个特点,不能像原来一样只顾自己把课讲清楚,应该调动同伴互帮互纠的作用,发挥小组合作的功效。因为学生也是初次尝试这种教学模式,所以课堂上同伴之间不怎么会讨论,有的学生只顾自己说,不顾同伴是否听;有的学生“说”的声音很大;有的学生根本就“不说”,对于这种情况,初次尝试的我也不怎么会引导学生们讨论。

二、课堂上呈现的任务性内容,虽然我们在课堂导学案上显示出来了,但由于我不大放心学生会阅读(主要担心学生找不到题),所以我又在黑板上画出来了,这种方法比较浪费时间,今后我们将改进课堂导学案,努力使显示的题目更醒目些,然后我们就可以直接在实物投影上进行讲解,节省时间。

三、要让小组同学形成合力,培养学生有意识地把“我”放入“我们组”的意见,学生的回答是小组的统一意见,当然学生也可以补充。

四、备课要更仔细,要推敲,对于有一定思考量的题,老师要先分析,学生再思考,然后同伴讨论回答,再让学生书写,然后变式巩固。

最后感谢万主任及领导们对我们的关心与指导,我们将努力尽快适应“板块三串的小组学习”模式,争取提高教学质量。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附件:

    Copyright? 2003 - 2018 常州市新北区龙虎塘中学 版权所有
    地址: 常州市新北区龙虎塘街道北街168号 邮编:213031  苏ICP备10201501号-2
    苏公网安备 320411020000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