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学校发展>>校园快讯>>文章内容
我校开展道德讲堂活动
发布时间:2011-06-09   点击:   来源:   作者:毛晓玲

 

   为了让学生在道德的力量下感悟和反思自我,提高道德素养,68日中午,我校由高晓蕾校长为全体师生上了“道德讲堂”第一课:《社会公德篇》。

高校长首先从维护公共利益和公共秩序、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的建设、社会文明程度的提升三大方面突出强调了社会公德的重要性。

接着,高校长就社会公德的五大内容:文明礼貌、助人为乐、爱护公物、保护环境、遵纪守法做了一一阐述。从名家伟人的道德垂范,到中外国民道德素养的对比,从我校师生中的道德模范,到部分学生公德意识的缺失,进一步了强化全体师生的社会公德意识,并着力引导大家树立以自觉遵守公共道德为荣、破坏社会公德为耻的荣辱意识。

最后,高校长她要求全体师生“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 做一个有道德的人,要从身边的一点一滴做起。

 我校将以本次活动为起点,多形式、多渠道开展丰富的“道德讲堂”系列活动,以此来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促进青少年全面健康成长。

 

附:高晓雷校长讲稿:

道德讲堂——社会公德篇
各位老师、各位同学:大家好!
道德力量是国家安定、社会和谐、人民幸福的重要因素。随着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深入发展,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差异性不断增强,诚信缺失、信仰缺乏、道德失范等社会问题不同程度存在。当前,我市已进入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关键时期, “道德讲堂”就是主动适应社会发展新形势,搭建思想道德建设新平台,把思想道德建设的内容项目化、实践化,以“身边人讲身边事、身边人讲自己事、身边事教身边人”的形式,广泛普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理念,把勇于创新、奋发向上、诚信友爱的城市品格融入到常州市民的血液中去,在潜移默化中不断提升市民文明素质,推动形成“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社会风尚,为深化全国文明城市建设,构建和谐社会奠定强大的思想道德基础。
今天我们道德讲堂演讲的内容是“社会公德”。
社会公德通过社会舆论评价和人们良心的自省来提高人的思想和觉悟,从而提高人们遵守公共生活中的秩序的自觉性,因此,它在维护公共秩序方面的作用日益突出,具有无可替代性。因此倡导每个公民具有良好的社会公德意义重大。
    首先,遵守社会公德是维护公共利益和公共秩序的必要条件。如果每个社会成员都能自觉遵守社会公德的基本规范,社会维护公共生活秩序的难度和成本就会大大降低,社会成员往往就可以不产生大的纠纷,或者自行调解纠纷,化解矛盾,避免因琐碎小事而酿成剧烈纷争和严重混乱,使人们能够在稳定而有序的环境中安居乐业。社会公德主要作用是稳定社会秩序,维护公共利益。
    其次,社会公德是整个社会主义道德体系的基础,对职业道德、家庭美德等方面的建设都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最后,社会公德是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是一个国家、民族文明的“窗口”。今天,人们不仅要以建筑、道路等物质环境来评价某一国家或地区的文明程度,也要从人们的公德水准来衡量这个国家和地区的文明程度。例如,我儿子在澳大利亚求学,求学期间他打工,给当地人搞家庭清洁卫生工作。人家不在家钥匙就放在门外门垫下面,他去时只要自己取一下,完工后把门锁好钥匙放回原处就好。因此在澳洲,你很少会看到人家装防盗窗,而设想一下如果在中国,装了防盗门小偷都要光顾,更别说把钥匙放在门垫下了。区别在哪?就是文明程度的不同,就是公民素质的不同,就是一部分人社会公德的缺失。
所以,同学们作为新一代的公民,老师们作为为人师表的楷模,都要具有良好的社会公德,为社会的文明和进步作出我们应有的贡献。那么良好的社会公德包括哪些方面呢?主要包括文明礼貌、助人为乐、爱护公物、保护环境、遵纪守法五个方面。
一、文明礼貌
中国是文明古国,有“礼仪之邦”的美称。礼貌待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我们国家,我们民族文明、进步的表现。
我们敬爱的周总理一向被人们称作礼貌待人的楷模。有一次,周总理请一位姓朱的理发师傅给他刮脸,刚刮到一半,周总理忽然咳嗽了一声,朱师傅没提防,刮了个小口子,朱师傅心里一阵紧张,忙说:“我工作没做好,真对不起总理。”周总理微笑着宽慰他说:“怎么能怪你呢!全怪我咳嗽没和你打招呼。还幸亏你刀躲得快。”事后,周总理还一再向朱师傅道谢,尽力消除朱师傅的顾虑。
 
我们师生应该讲文明,懂礼貌,语言和行为都要彬彬有礼,文雅而不粗野,要学会使用礼貌用语。对长辈,对老师,对领导表示尊敬时,要称呼“您”;请求别人做什么或给予帮助时,要用商量的口吻说“请”;别人帮助了自己时要说“谢谢”;当别人感谢你或有事向你道谢时,要说“别客气”或“没关系”;当你无意中妨碍了别人或给别人添了麻烦时,要主动说“对不起”;早晨上学或路上遇到老师、同学、朋友或其他熟人时,要主动打招呼,说“您早”、“你好”;分手时互相说“再见”。说话时,态度要和蔼、谦逊、文雅、亲切、得体,决不可以说脏话、粗话,要坚持说普通话。待人接物,行为举止,都要讲究文明礼貌,讲究仪表仪态,无论在校内校外,都要做到不打架,不骂人,不撒野。要学会克制和谦让,自己不对,要勇于自我批评;别人不对,要能原谅别人的过失;当别人对自己表示歉意时,更不能得理不让人。到他人家去拜访最好要预先告知不做不速之客,去时要先敲门,经允许再进入。不能擅自进入别人房间,这是鲁莽是行为。《弟子规》中不就这样说的吗?“将入门,问孰存?将上堂,声必扬”。“人不闲,勿事扰,人不安,勿话扰”,就是说任何人在工作、学习时、烦恼时都不想别人去打扰,我们要尽量避免打扰别人、影响别人。这些都是生活中的一些细小事情,但就是这些细小的事情却能反映出一个人的素质,希望我们师生都能成为谦谦君子。
二、助人为乐
乐善好施,助人为乐,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遇到天灾人祸或自身难以解决的难处,便有热心者鼎力相助。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句脍炙人口的名句,出自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和文学家范仲淹的《岳阳楼记》。范仲淹祖籍江苏,他为政清廉,体恤民情,刚直不阿,助人为乐。一次曾命次子范纯仁将俸禄五百斗麦子,用船运送回老家。船过丹阳,范纯仁上岸拜见父亲的老友石延年,得知石家正处在"三丧未葬,二女未适"的困苦之中。父母亡故,无钱办理丧事,已经困居丹阳二月余。两个女儿年岁已很大,还没有嫁出去。范纯仁一看这个情况,马上就把五百斛的麦子都卖掉,把卖麦子所得的钱都给了石延年。石延年收了钱后,仍然愁容满面地说:"还不能解决问题啊!"范纯仁索性就把他坐的那条船也卖掉,把卖船所得的钱全部给了石延年。范纯仁回京后把整个过程向范仲淹汇报,当说到五百斛的麦子都卖掉钱还是不够时,范仲淹急着问:"为什么不把船也卖掉?"纯仁赶快告诉他船也卖掉了,范仲淹听了之后很高兴,连连称赞儿子做得对。可见父子同心,家道可以长久不衰。范纯仁后来也成为北宋大臣,人称“布衣宰相”。可见,从小养成助人为乐的好品德,对一个人的终身发展影响很大。
现在的独生子女,在家庭中处于家庭的中心地位,缺乏关心他人的意识,只知“自我”,这对你们的健康发展十分不利。也许西安音乐学院大三学生药家鑫的案例大家也有耳闻,昨天,药家鑫已被执行了死刑,虽然他跪下来忏悔,但为时已晚,当初当他面对被他的汽车撞到的伤者,他没有施救,而是连刺八刀致伤者死亡。他连起码的怜悯之心都没有,何谈伸出援助之手呢?这是深刻的血的教训,同学们必须引以为戒。你们必须从生活中的点滴做起,学会关心他人,帮助他人。
如父母下班回来,孩子要主动问好,备茶递水。大人休息时,动作要轻,不要影响大人的休息。随着年龄的增长,要注意帮助自己周围的人。邻居老大娘需要帮助,要热心主动。在公共汽车上要将座位让给老人、孕妇和比自己更小的孩子。当老师、同学或朋友有病时,要主动问候探望。当班级或同学需要你的帮助时,你要主动热情。当你在路边看到有人需要你的帮助时,你能尽自己所能给人帮助,或者报警求助。我们学校周小莉老师就热心助人,并曾跳进下水道救起一位小孩,获得常州市师德模范的称号。当我们身边有人出现重大疾病时,能奉献出一些我们的一片爱心,例如2008年汶川地震,我校师生积极捐款支持灾区人民重建家园,全校共计捐款超过10万元,2008年,我校魏苗苗同学不幸患了白血病,我校师生捐款8万多元,帮助苗苗就医,许多同学自发到菜场、集市、闹市区捐款,虽然苗苗最终离我们而去,但我们师生对苗苗的爱心永存。
所以希望全体师生诚恳待人,助人为乐,做一个别人信得过的人。只有遇事为别人着想,当自己有困难时,别人也同样会关心帮助你。“只要人人都献出一份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
三、爱护公物
“人无德不立,国无德不兴”。公民道德的好坏,体现着一个民族的精神状态,影响着一个民族事业的兴衰。一个人的言行,往往表现出个人素质的高低,进而影响整个集体的总体素质状况。一个公民是否爱护公共设施,从小处讲可以反映出一个人道德素质的高低,一个学校校风的好坏;从大处讲也反映了一个国家文明程度及民族素质的高低。
一说起爱护公物,也许有人会认为这是老生常谈,因为类似“爱护公物光荣,破坏公物可耻”、“爱护公物,人人有责”这样的口号恐怕连幼儿园小朋友也能说上几条。但现实生活中的我们又做得怎么样呢?细心观察就会发现,校园里破坏公物的现象比比皆是:有同学为求近路而不惜践踏草坪;踢球时不小心打碎了门窗;运动或嬉闹中弄坏了校园里的公共设施、垃圾桶等;课桌椅上经常会看见各式各样的涂鸦;饮水桶随意滚动敲砸等。你有没有想过,不论是有意还是无意,这些行为都对公物造成了损坏,也给其他同学的学习和生活带来了不必要的麻烦,还会增加学校对公物的维修费用,这可是一笔不小的开支。在社会上,我们会看到有些人为了贪图蝇头小利,偷盗窨井盖而导致小孩跌入致伤或致死,或者导致自行车、电动车、摩托车等翻车致人伤亡,这些人对公物的损坏产生了严重的后果。每当看到这些不文明行为,你也许会皱着眉头嘟囔一句:缺德!是的,这些人所缺少的正是“公德心”,不讲社会公德,不遵规守纪。他们从来也不曾意识到原来自己也是这些公物的“主人”,不知道公物是大家公用的物品,每一个人都有爱护公物的义务。
古人云:“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其实爱护公物做起来也很简单,只要拥有一颗公德之心,处处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就能保证公共设施的完好无损与正常使用。我们要把学校当成自己的家,爱护公物就像爱护自己家的财务一样,那么我们的校园将更加和谐美好。
四、保护环境
在科技高速发展的今天,在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现在,我们的生活日益更加美好快乐。然而在倡导文明、绿色和谐城市的今天,污染环境的行为却比比皆是。
有些人外出游玩,吃后的垃圾不想收拾便随手扔到小河里,有些同学将废弃物随手扔到小河里,污染了小河,致使原本清澈美丽的小河流变得污浊不堪。白色污染越来越严重,塑料袋在空中群魔乱舞,地上随处可见一次性饭盒、筷子,我们校园里也常见到塑料包装袋,这样既破坏了环境,又使我们的校园不美观。乱扔废旧电池,导致树木几十年内不再生长,大家要知道一个废旧电池可污染一吨的水呀!随地吐痰,乱扔果皮纸屑的现象最为严重,广场上、公园里,甚至学校里随处都有。树木被滥砍滥伐,茂盛的森林变成了光秃秃的荒地,用木头做成的一次性筷子、饭盒等被人们用完后便被无情地扔掉了,可怜的鸟儿无家可归。乱跺草地、私摘花朵的现象也时常会出现,在我们美丽的草坪上有许多人,不管是男女还是老少,哪儿都有,有的人在草坪上放风筝,有的坐在草坪上闲聊,丝毫不顾及公示牌上“请勿践踏草坪”、“请勿采摘”的警示,只顾自己的开心和舒适。
所以说,保护环境,人人有责,环境既然是我们人类破坏的,我们就理所应当得保护环境,才能使我们的城市真正的做到低碳、无污染生活,我们的明天一定会更美好!
亲爱的老师们、同学们,为了我们头顶的天空更蓝,为了我们每天呼吸的空气更新鲜,让我们快快行动起来,从你做起,从我做起,人人争做环保卫士!
五、遵纪守法
同学们,你们都属于未成年人,是祖国的花朵,但不要误以为法律就与你们无关。未成年人的行为同样要受到法律的约束。我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中就明文规定未成年人不得有下列不良行为:(一)旷课、夜不归宿;(二)携带管制刀具;(三)打架斗殴、辱骂他人;(四)强行向他人索要财物;(五)偷窃、故意毁坏财物;(六)参与赌博或者变相赌博;(七)观看、收听色情、淫秽的音像制品、读物等;(八)进入法律、法规规定未成年人不适宜进入的营业性歌舞厅等场所;(九)其他严重违背社会公德的不良行为。该法还规定,对有本法规定严重不良行为的未成年人,其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和学校应当相互配合,采取措施严加管教,也可以送工读学校进行矫治和接受教育。在这部法律中也明确规定了,当未成年人有以上不法行为,构成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由公安机关依法予以治安处罚。因不满十四周岁或者情节特别轻微免予处罚的,可以予以训诫。未成年人因不满十六周岁不予刑事处罚的,责令他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严加管教;在必要的时候,也可以由政府依法收容教养。
我们知道,一个人如果一旦养成了种种不良习性后要矫正过来是很不容易的,需要花费更大的力气。所以,我们未成年人就应该在日常生活中和学习中,处处遵守国家法律、法规以及社会公共规范,遵重社会公德,从小养成良好习惯,加强自我修养,自我调节、自我完善,自觉抵制违法犯罪行为的引诱。再说了如果未成年人自甘堕落,老师、家长及社会再怎样帮助,也是无济于事的。所以我们还要自尊、自律、自强,因为这是是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也是我们未成年人进行自我防范和赢得社会保护的途径。未成年人除了要遵纪守法外,增强用法律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意识也是很重要的。平日不和不三不四的人交往,不给坏人在自己身上打主意的机会,不留下让坏人侵害自己的隐患。如已经结交坏人做朋友或发现朋友干坏事时,就要立即彻底摆脱同他们的联系,避免被拉下水和被害。
我们教师在享有权利的同时,也应履行一定的义务。要认真学习《义务教育法》和《未成年人保护法》,在工作中,严格规范自己的思想和行为,全心全意为学生服务,让学生满意,家长放心,社会认可,不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不讽刺,挖苦,不威胁、责难家长。时刻以教师的道德行为规范来要求自己,处处“身正为范“。对于后进生,不拔苗助长,不讽刺挖苦,要耐心教育。尊重每一个学生的特点,因材施教。
老师们、同学们维护社会公德,就会得到人们的支持和赞扬;破坏社会公德,就会受到人们的反对和谴责。因此我们每一个人都要从自身做起,强化社会公德
意识,自觉遵守公共道德,让我们的社会风气更正,让我们的环境更美,让我们的民族更优秀,让我们的国家更强大。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附件:

    主办单位:常州市新北区龙虎塘中学    苏ICP备10201501号-3
    地址: 常州市新北区龙虎塘街道北街168号 邮编:213031
    技术支持:新北区教师发展中心、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