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学校发展>>文档资料>>综合资料>>文章内容
行风建设心得体会
发布时间:2008-05-08   点击: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徐萍

学校行风校风建设心得体会

一、基本情况

姓 名

严黎明

题目

转变观念—善待学生

时间

2008.3.12

二、心得体会

转变观念—善待学生

——学校行风校风建设心得体会

这学期,我校校全体老师在校长的领导下,进行行风建设的学习。通过学习,我深深地体会到教师行风建设活动,是促进教育事业健康发展的有力保证。怎样树立新时期的师德形象,已成为广大教师面临的重要课题,我认为以下两点非常关键:

一 转变教育理念,实施差异教育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是发展的主体。教师面对的是学生的未来,而不是个人眼前的荣誉和利益,要立足于学生的成长。因此教书育人不可急功近利,需从大处着眼。部分教师受应试教育理念的影响习惯于只看眼前,不顾将来,以剥夺学生个性为代价换取教师的师道尊严,以牺牲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代价,过分苛求学生的成绩,换取暂时的高分。众所周知,爱迪生七岁上学,因成绩差退学,爱因斯坦两岁说话,上学智力迟钝,德国诗人海涅是尽人皆知的后进生,普京上小学时学习成绩一塌糊涂,而现在成为力挽俄罗斯经济大滑坡的总统。事实表明,学习成绩与创造力无明显的联系。创造力有早晚,先后之分,越是有个性的人,创造力越突出,个性是创造的前提,把个性多样性作为一种有价值的东西,一种财富来加以接受,我们就不会按成绩把学生分为三六九等,我们眼中就会没有差生,只有差异。实施有差异的教育,实现有差异的发展。

二、以身示范,利用情感育人

学生是独特的人,他们有着自身的情感体验。因此,教师应从学生的身心特点出发,关注学生的情感。记得一位美国教育家曾说过:赞许犹如阳光!是的,每一位学生不论其个性品质如何,无一例外地都渴望得到老师们的关注与肯定,都渴望照耀到鼓励,赞许的春日阳光,特别是后进生。我想如果每一个老师都不以先入为主的印象给班级成员定性,那么在我们施教过程中,就回少一些偏见,多一些平等;少一些歧视,多一些尊重;少一些冷眼,多一些赞许,那么每一个孩子都将均衡地享受到温暖的阳光。 在《新课程标准》的三维一体中也明确提出,培养孩子的情感态度和正确价值观比知识、能力,过程、方法更为重要。是的,有情有趣才是真正的教育。这种课堂是情感的课堂,应当突破单纯的知识和智力的局限,把培养积极的学习情感放到十分重要的地位;应当使课堂温馨宜人,热情洋溢,给学生积极的情感体验;应当从冷面要求变为真诚激励,从强调苦学变为热情鼓舞,从一味指责变为千方百计唤醒进取之心,让每一个孩子都去品尝成功的快乐。这就需要我们每一位教师以身示范,真正做到情感育人。

三、转变观念,树立服务意识

“教师的天职是变化、自化、化人”,那么,新时期的服务观务必是宽广的而不是狭窄的。过去一度受“智育为上”的支配,虽然我们一些教师也服务于学生,但只关照成绩较好的学生及其学业成绩,热心于一些学生,冷淡一些学生,造成人温自怨的尴尬局面。我们提倡的宽广的服务观涵盖两层意思:一是服务于全体,不厚此薄彼,想到手心手背都是肉,好生差生都是生,做到一碗水端平,让所有学生同乘一辆前行的车。我在上课的时候,经常这样说:“请这节课没被我抽到过的同学举起手来,下面的问题可以由你们来回答。”因为我觉得要照顾全体,服务学生。二是服务于全面,对每一个学生的思想品质、学习成绩以及身体素质都要悉心关照,服务周到,促使其全面发展。“智如泉涌,行可以为表仪者,人之师也”,教师对学生的影响,一是靠真理的力量,二是靠人格的力量。教师自身的知识再多、能力再强,可如果没有高尚的职业道德和健康的人格做基础,就不会发挥出应有的作用,甚至会出现反作用。教师的教育对象是学生,如果对学生缺乏责任感,缺乏爱心,他就干不好自己的本职工作,教育不好学生。新课程改革对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对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我们做教师的一定要多多反思自己,不断提高自身的职业道德素质修养,使自己的思想观念、道德品质、心理品格能够符合新时期社会发展的要求,符合青少年身心发展的需要。

如今的教师不仅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建设者和传播者,更是莘莘学子们的道德基因的转接者。因此,师德,不是简单的说教,而是一种精神体现,一种深厚的知识内涵和文化品位的体现!师德需要培养,需要教育,更需要的是——每位教师的自我修养!让新课程引领我们一起把“人”字写大,以良好的师德,共同撑起教育的蓝天!

2008 3 12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附件:

    主办单位:常州市新北区龙虎塘中学    苏ICP备10201501号-3
    地址: 常州市新北区龙虎塘街道北街168号 邮编:213031
    技术支持:新北区教师发展中心、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