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学校发展>>文档资料>>综合资料>>文章内容
"绣洞成花“的启智育人艺术
发布时间:2008-02-26   点击: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高晓蕾

一所学校的工作千头万绪,唯一要务即启智育人。而一所学校的发展状况,也与其教书育人的成果成正比。作为执教者队伍的领头人,校长是一所学校的灵魂,校长的办学理念和思想决策决定着学校建设的进展情况,也左右着学生的发展前景。
“绣洞成花”的启示
教师在教育过程中起着主导作用,用鲁迅先生的一句名言“吃的是草,挤出来的是奶”来比喻教师的无私奉献,恰如其分。而对教师的管理,也是校长治校方针策略最为直接的体现。那么,如何为教师创设一个和谐向上、共同发展的环境氛围,引导教师成长和专业水平不断提高,进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在校长的工作中可谓“悠悠万事,惟此为大”。先来看一则小故事:
女儿在参加学校演出的前一个晚上,演出服的膝盖处摔破了一个大洞,要重新赶做新的已经来不及,怎么办呢?于是母亲在破的地方绣上了一朵漂亮的玫瑰花。伤心的女儿又快乐起来。
衣服上有了破洞,不补难看;若胡乱补上,白玉微瑕,难以遮掩。衣服“破”不可怕,关键是对“破”的地方如何处理。这位母亲用自己的智慧让破衣服重新绽放了美丽。推而广之,“人无完人,金无足赤”,对同事的缺点或曰不足,如何对待?若以放大镜观之,或不可容忍;反之,若能以“绣洞成花”的心态来看待,则可化腐朽为神奇,人人都可以从人格到素养得到升华。
和谐,讲的是能够互相包容,能看到别人的优点和长处。倘若把“洞变花”用于教师队伍的和谐共处,教师个人的发展也将在博采众长的基础上得以升华;倘若把“洞变花”用于对学生的教育,则“朽木可雕”,没有教不好的孩子。
因此,我因势利导将如何掌握“洞变花”的育人艺术与教师们进行了交流,达成了以下共识:
一、学会包容豁达:
生活在现代的孩子,性格特点都打上了时代的烙印,教师不能是以成年人的标准来对照学生的言行举止,要学着降位思考,那样一来,就会发现许多值得赏识的地方。
二、学会宽严有度:
没有惩罚的教育不是完整的教育,一般的鼓励可能不起作用,但关键是要用心灵的手术刀去修补心灵的残缺,旨在“洞变花”的升华,力避“小洞不补,大洞吃苦”。
三、学会等待倾听:
“袖手无言味更长”告诉我们,教育者要有足够的耐心去等待受教育者自身的感悟,要带着朋友般的热情与亲切来聆听学生的倾诉。
四、学会赏识关爱:
教师要常把赞扬做为抚慰学生心灵的阳光,把赏识做为打开学生心扉的钥匙,让学生看到自己的长处,增强前进的信心和勇气。
“校长信箱”里的呼唤与欢呼
教师与学生的发展是相辅相成的。归根到底,教师的发展还是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成长。面对新课改生动丰富而不断变化的动态过程,面对充满多维意义的直面未来的教育实践,我校全体教师首先统一了认识:即以“洞变花”的认识和实践来统领教师的发展,最终以“洞变花”的教育实践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几年前,女生蒋某给“校长信箱”投了一封信。信中写道:
尊敬的校长:您好!
我是一名初三学生,对学习没什么兴趣,我知道自己不是一块读书的料。
我觉得人活着没有多少意义,除了学习还是学习。我很羡慕那些远离世俗的人,因此决定出家做尼姑……还有一件事感到很抱歉,那就是我曾经私自召集各班文娱委员排练节目,并要求校长举行全校文艺汇演……
这封来信如同一石激起千层浪,时任副校长的我深感震惊:这孩子怎么啦?震惊之余,也引起我深刻的反思:我们的教育到底给学生营造了一个怎样的空间?是否让学生快乐,是否让学生有个性地发展了,是否为学生的将来做到了未雨绸缪?这一系列的问号让我想起英国著名教育家斯宾塞的话:“长期以来的教育误区,就是把教育仅仅看作是在严肃教室中进行的苦行僧的生活,而忽视了对孩子来说更有意义的自然教育和自助教育。”
不难想象,如果我们的学校整天所关心的只是学生的分数,孩子们怎么会不厌学?社会需要的是个性加特长的人才,我们要给学生构建广阔的空间,让每个人都能找到自己合适的位置,建立自信,拥有快乐,获得成功,即使是存在不足的学生。以蒋同学为例,悲观厌学是她的短处,而能主动召集各班文娱委员排练节目证明了她的文艺特长和组织能力。如何让“洞”变“花”,让她重新找回热爱生活的自信?我在做她的思想工作的同时,以学校申报“省示范初中”汇报演出为契机,让她担任节目主持人,最终使她在舞台上找回了尊严和自信。
前不久,我校首届“校园艺术节”闭幕式暨文艺汇演结束了,“校长信箱”里又收到一封信,信中写道:
敬爱的高校长:您好!
我是七(8)班的班长徐晨咪。我的来信一是衷心感谢您为我们举办的这次首届艺术节,二是恳求你能否表扬我们的班主任郭玉亚老师。
在这次艺术节活动中,我们观看到了精彩的节目,也受到了启发,您这是给我们同学和老师展现自我的机会,也让我们从中吸取知识,让我们在紧张的学习中,放松心情,得到乐趣。我不仅要感谢参加表演的同学和老师,更要感谢您我敬爱的高校长,是您让我们从中不仅得到乐趣而且受到教育,我祝愿我校的艺术节活动越办越好……
收获与体会
两封内容迥然有别的信使我们深刻体会到,优点与缺点不是绝对的,也是能够相互转化的。学生也没有高低优劣之分,每一个学生都是可塑之材。关键在于学校应为学生的发展提供必要的和充足的条件,注重多元评价,多种育人方式结合,引导学生健康发展。
为学生构建广阔宽松的发展空间,促使其和谐全面发展的实践,使我校办学取得了硕果,学校先后获得“江苏省实施现代化教育工程示范初中”、“江苏省文明单位”、“江苏省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常州市教科研基地”等一系列荣誉称号。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孩子在离开学校的时候,带去的不仅仅是分数,更重要的是带着他对未来社会的理想的追求”。因此,教育不光是给孩子们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一种积极的生活状态,以积极的人生态度对待生活。作为教育工作者,就要善于发现学生的优点,善于运用智慧对学生身上的不足“绣洞成花”,从而化丑陋为美丽。让每一个学生在这个空间找到自己合适的位置,发展自己的个性特长。虽然不可能做到每个学生都去当政治家、科学家,艺术家……但至少可以让每个学生都热爱生活。
“灿烂的思想政治之花,必将结出丰硕的经济之果”。有了“绣洞成花”这一教书育人的理想目标,全体教师的发展将不是一句空话,学生的健康成长则成为必然,而学校的长足发展亦将指日可待。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附件:

    主办单位:常州市新北区龙虎塘中学    苏ICP备10201501号-3
    地址: 常州市新北区龙虎塘街道北街168号 邮编:213031
    技术支持:新北区教师发展中心、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