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学校发展>>文档资料>>综合资料>>文章内容
国外青少年的道德教育
发布时间:2004-12-25   点击:   来源:浙江日报   作者:夏春
  20世纪80年代以来,面对世界范围内日益突出的信仰危机、价值观念危机、社会危机等问题,人们开始反思市场取向带来的道德倒退,加强公民道德教育尤其是青少年的道德教育成为各国普遍关注的问题,“为了明日的世界,教育今日的青少年儿童”的呼声强烈。

由于文化背景、价值观等的差异,各国对德育的范畴、目的要求、实施方法不尽相同。但很多国家注重把青少年的道德教育和实际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如英国和德国的中小学校就进行职业道德的培养;日本针对近年来日益增多的自杀、杀人、破坏自然等现象,在德育课中增加了“对生命的敬畏之念”等内容。

各国进行青少年道德教育的目的比较一致,那就是:培养具有民族精神的社会公民、树立健全人格、适应未来社会发展需要。近些年,在美国文化、价值观的猛烈冲击下,英、法、德等国不约而同地都在本国倡导“寻根”意识,但各国又各具特色各有侧重。

在国外青少年志愿服务活动,几乎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角落。社会非常鼓励青少年进行道德实践,很多组织和基金会为高中生提供多种在社区服务上有突出贡献的奖学金。有些高中生的学业并不突出,但因为道德实践表现特别突出而被大学录取了。这种社会道德导向,对青少年是一种潜移默化的影响。

德国是一个以严谨认真、恪守规则著称的国家,对青少年进行教育自然也要灌输这样的价值观和民族性格。表现在培养青少年爱祖国,具有民族自尊心;爱劳动,具有勤业思想;讲认真,对工作一丝不苟;有信念,不管在困难时期还是顺利时期都具有乐观精神,为信念而执著追求。此外,还包括个人行为道德、人际关系道德、社会和职业道德的培养,性教育也是重要内容。

法国的青少年道德教育主要是公民教育,其目的是弘扬传承法国文化,抵制美国文化。以人权教育为核心的法国公民教育富有特色,如在小学阶段培养儿童的公民意识,要求儿童做个新的公民,必须尊重人身安全,尊重人类尊严及自由表达的权利,同时还应承认人与人之间存在的差别;具有民主作风;了解国家政治制度及其合理性等。此外,还有爱国主义教育和伦理道德教育。自20世纪70年代后法国教育界推出了一系列措施和法规,旨在加强对青少年道德教育的社会参与。

英国人一向认为,让青少年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是教会的事情,所以学校的德育课主要以现实为题材,使学生掌握各种生活技能,内容包括:社会意识和公民意识及个人义务责任;个人与他人的关系;就业中的工作制度、与雇主关系;商品社会中的消费问题;婚姻爱情及家庭问题;学习名人英雄的情操;各行业的职业及职业道德;学习文化传统和各国优秀文化;参与社会事务及福利事业;有关暴力、吸毒、酗酒、凶杀、死刑、性解放、核战争等社会问题。但英国中小学并不要求孩子死记硬背这些准则,而是创造各种机会,使孩子们能够从心灵深处,从日常学习、游戏和生活中去领悟。


来源:浙江日报 作者:夏春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附件:

    主办单位:常州市新北区龙虎塘中学    苏ICP备10201501号-3
    地址: 常州市新北区龙虎塘街道北街168号 邮编:213031
    技术支持:新北区教师发展中心、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