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师生关系调查问卷(学生卷)情况分析
发布时间:2010-11-30   点击:   来源:校长室   作者:未知

 

为了配合德育课题研究,同时也为我们今后的德育工作提供第一手的资料,我们精心组织了本次调查活动。现将有关情况和数据分析如下:
一、整体情况
1、调查对象:
本次参与调查的对象为初中各班学号为1和5的学生,覆盖班级中优秀、一般、较差三类学生,样本具有代表性。
参与调查人数为166人。其中:七年级66人,占年级总人数的16.58%;八年级70人,占年级总人数的19.89%;九年级29人,占年级总人数的10.9%。
2、调查方式与信度:
    为了保证调查结果的信度和效度,我们在调查进行前,具体告知了本次调查的目的和意义,分年级集中在会议室进行问卷调查,有效的解决了以往调查中存在的形式主义和失实的现象,比较全面、真实的反映了学生的真实情况,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
 
二、各项数据统计与分析
问题2:你觉得学校里的学习生活如何?

 

分类
A、很快乐
B、比较快乐
C、不快乐
D、说不清
总体情况
30%
52%
8.5%
9.8%
七年级
46%
51%
1.5%
1.5%
八年级
24%
49%
13%
14%
九年级
6.9%
62%
14%
17%
【分析】随着年级的递增,学生的快乐感有下降的趋势,尤其是九年级的学生,由于学业压力增大,加上自身心理发展剧变阶段,“很快乐”的比例急剧降低,但三分之二的学生仍感到比较快乐。这一方面反映出我们的学校生活总体上是和谐的,另一方面也反映出加强毕业班学生心理减压和心理认同感教育工作的紧迫性。
 
问题3:你觉得平时课后与与老师在一起的感觉如何?

 

分类
A、开心
B、比较开心
C、不开心
D、无所谓
总体情况
38%
42%
12%
9.1%
七年级
61%
38%
1.5%
 
八年级
23%
47%
16%
14%
九年级
21%
38%
24%
17%
【分析】初二是一个转折点,从初一的“开心”61%降道23%,而不开心的比例却上升15%。一方面是由于初二学生出于转型期或心理断乳期,另一方面也与教师对学生的态度及交往内容、交往方式有关。但总体上说大多数学生都感受到快乐。
 
问题4:你觉得自己有心里话时最想找谁说?

 

分类
A、老师
B、父母
C、同学或朋友
D、没人可说
总体情况
8.5%
14%
69%
8.5%
七年级
14%
9.1%
77%
 
八年级
5.7%
17%
64%
13%
九年级
3.4%
17%
62%
17%
【分析】作为学生的学业指导者和心理按摩师的教师,很显然在关注学生成长过程的烦恼方面做得比较欠缺,与学生的交流的层次还基本处于学业领域,缺少真正意义上的沟通。更令人担忧的是“无人可说”的占了17%。当一个人心中的烦闷长期无人倾诉时,便会造成心理压抑,对学生的健康人格的形式产生严重的阻碍。这一现象亟待解决!
 
问题5:你或你的同学在课堂上或平时,在某些问题上的看法与老师不一致时,你觉得老师的态度怎样?

 

分类
A、鼓励发表
B、不太高兴
C、不允许
D、无所谓
总体情况
87%
9.1%
1.8%
1.8%
七年级
94%
 
3%
3%
八年级
83%
14%
1.4%
1.4%
九年级
83%
17%
 
 
【分析】教师普遍能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不同看法。在这一问题上,按理说应该达到95%以上,但八、九年级中“不太高兴”的比例却接近15%,究其原因,大概主要集中在学习以外的问题,比如对学生的教育过程中,教师不能很好的听取学生的看法,对一些有错误的看法可能没有采取恰当的方式予以指出和批评。
 
问题6:学校里是否有老师对同学体罚或变相体罚(如罚站、罚抄书、罚写字等)现象?

 

分类
A、没有
B、很普遍
C、少数
D、极少
总体情况
21%
22%
37%
20%
七年级
39%
6.1%
33%
21%
八年级
4.3%
33%
41%
21%
九年级
17%
31%
34%
17%
【分析】上述数据反映了以下几个问题:一是目前还存在一些体罚或变相体罚的现象其中八年级尤为突出。二是学生对体罚和变相体罚的概念的理解可能有一些偏差。
同时,我们也应加强对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的管理与引导,正确区分惩罚与体罚。没有惩罚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但惩罚与体罚有本质的区别。惩罚是针对错误行为的一种矫正措施,出发点是为了让学生记住教训,用积极的行动弥补造成的过错,比如没有完成作业,可以让学生利用一定的时间,补出作业,并通过一定量的练习,及时弥补缺漏。这属于惩罚,准确一点说是强化训练。但如果把握不好这个度,行为矫正的方式不恰当,就转化为体罚了。因此,加强教师的师德建设和教育艺术的引导,是当前的重中之重。
 
问题7:你在学校的学习和生活遇到困难时?

 

分类
A、教师积极帮助
B、同学积极帮助
C、师生积极帮助
D、师生都漠然
总体情况
22%
15%
60%
3%
七年级
24%
4.5%
71%
 
八年级
19%
17%
59%
5.7%
九年级
24%
34%
38%
3.4%
【分析】师生在面对困难时都能积极面对,努力解决问题。同学在解决困难的过程中,核心地位随着年级的增高呈现上升的趋势。
 
问题8:谈谈老师对你的评价情况

 

分类
A、老师常表扬
B、有时表扬
C、很少表扬
D、老师常批评
总体情况
21%
56%
18%
4.8%
七年级
26%
64%
9%
1%
八年级
20%
51%
21%
7%
九年级
14%
52%
28%
6%
【分析】老师对学生的表扬,既是对学生表现的肯定,也是教育艺术的体现,是师生和谐关系的润滑济。我校教师在这方面做得比较好,如果在“经常表扬”方面进一步努力的话,校园会更和谐。
 
9、你的老师家访情况是

 

分类
A、每学期有一次
B、每年一次
C、2-3年一次
D、从未有过
总体情况
18%
7.3%
6.1%
69%
七年级
32%
6%
 
62%
八年级
5.7%
7.1%
7.1%
80%
九年级
14%
10%
17%
59%
【分析】家访工作是家校联系、师生沟通的一条重要渠道,但从实际情况看,目前家访工作还有一些困难,具体体现在:
什么时间?每天很早就进了教室,早上家访不可能;中午要进班,也不可能;放学后天已经黑了,更主要的是晚饭还没有吃,总不能空着肚子去家访吧(有蹭饭的嫌疑)。那么,什么时间去呢?唯一的时间大概就是星期天了。但星期天学生也有自己的安排,班主任也有自己的家啊。所以,要在正常的工作时间和星期天家访的做法,显然有点不切实际。
怎样去?根据上面的时间分析,大概家访只有寒假和暑假时间比较空余了,不过交通工具呢?人生地不熟的,没有一个带路的,恐怕比较难到达目的地,设想一下,骑着自行车四处打听学生家庭地址,总感觉有些不自然。
做些什么?暑假里去家访,主要是了解一下孩子的家庭情况、学习生活状态。其他还有哪些反馈呢?毕竟已经放假了,放假前的种种不良表现还是不提为好。
当然了,家访的重要性人人都知道,从班主任的角度看,家访也是迫切需要的。在今后的教育工作中,我们要制定相应的措施,推动班主任和任课老师走进学生家庭,把学校教育延伸到每一个学生家中。
 
问题10:你的家长跟教师关系怎样

 

分类
A、只跟班主任关系好
B、跟班主任和任课教师都好
C、跟教师关系
不好
D、跟教师没有联系
总体情况
15%
65%
1.9%
18%
七年级
13%
75%
1.6%
9.8%
八年级
14%
61%
1.4%
23%
九年级
22%
52%
3.7%
22%
【分析】大多数教师都能与家长进行积极的联系,但八、九年级中任课教师与家长的联系不是很多。关系密切是从沟通开始,目前任课老师与家长的联系方式相对比较单一,除了家长会以外,很少有积极的联系,这也是导致学校与家庭联系少的原因。
 
11、你的老师对待不同学生的态度怎样

 

分类
A、喜欢成绩好的
B、喜欢所有学生
C、偏爱成绩差的
D、都不喜欢
总体情况
36%
62%
0.6%
1.2%
七年级
30%
68%
 
1.5%
八年级
34%
64%
1.4%
 
九年级
52%
45%
 
3%
【分析】这是一道考查老师的关爱的普及面的题目,从数据中可以看出,九年级随着升学压力的增大,老师对学生的关爱更多的倾向于成绩好的。这是我们教育中的一个比较突出的问题,“关心每一个孩子的全面发展”早就是教育的口号了,但在实际教育中,由于学生成绩的好坏有时直接与老师的绩效挂钩,或者成绩好的学生更容易让老师产生成就感,无形中老师对成绩好的学生的关注程度就提高了。从我们教育的宗旨来说,这种现象是与当前教育形势背道而驰的。
 
12、你们学校什么样的老师比较多

 

分类
A、严厉的老师
B、和蔼的老师
C、不管的老师
D、和蔼又严格
总体情况
13%
16%
1.8%
70%
七年级
11%
14%
1.5%
74%
八年级
13%
13%
 
74%
九年级
17%
28%
6.9%
48%
【分析】三个年级的相对数据比较稳定,但九年级种“不管的老师”明显增加,而“和蔼又严格”的老师大幅度下降,这主要是由于临近中考,对于一些无法按照正常进度学习的学生,老师逐步采取了比较理智和合理的做法。同时,学生在长大,对待学生的态度也有所变化,学生对老师的教育的认识也更理性化,因此,九年级中认为“和蔼的老师”的比例增加了两倍。
 
13、老师上课提问时,你是什么心情

 

分类
A、举手请求回答
B、举手并没把握
C、举手其实不会
D、不举手还紧张
总体情况
39%
36%
 
25%
七年级
47%
35%
 
18%
八年级
39%
36%
 
26%
九年级
24%
38%
 
38%
【分析】学生课堂上不举手的现象,既有客观原因,又有主观原因。从学生自身发展过程来说,随着年龄的增长,学生越来越注重其在团体中位置,其中以“怕说错”、“怕被同学说是出风头”的想法为主。即使自己会回答,也只是等待老师点名,在等待与观望中学习,积极参与的意识逐渐淡薄。一个班级如果没有比较浓郁的“好问”的氛围,班级中的学生往往不会举手,从众心理使大多数学生成为课堂上的“旁观者”,老师则成了“演员”。
另一方面,老师对学生回答的引导和肯定也是重要的因素。有些老师不注意肯定学生的回答,或者对学生的答案没有予以恰当的肯定,也会不自觉的挫伤学生积极举手回答问题的积极性。这其实正是新课程理念的落实表现。
 
14、你某次犯了错误,老师在同学面前严肃批评了你,你的感觉

 

分类
A、对老师不满
B、很伤心
C、老师批评得对
D、无所谓
总体情况
15%
8.5%
72%
4.8%
七年级
7.6%
7.6%
83%
1.5%
八年级
14%
11%
70%
4.3%
九年级
31%
3.4%
51%
14%
【分析】各年级的学生的逆反心理表现在这道题中有很好的体现。“对老师不满”的比例,三个年级都是成倍增长,九年级的“无所谓”的态度更是突出。一方面是学生处于成熟与半成熟状态,很多情况下不能理智的处理问题,尤其是所谓的“自尊”(也就是“面子”)使得一些学生明知自己是错误的,也很“勇敢”的与老师辩论,甚至还有其他一些不可思议的举动。
从我们教育实践中得知,有些学生的不良思想情绪的滋生与蔓延,其实还来源于家长的错误做法和观念,在孩子面前指责教师和学校,无形中助长了那些学生的不良风气。同时,家长对孩子的漠不关心,特别是对孩子身上存在的问题不闻不问,放任自流,致使那些学生越来越偏离正常发展轨道,成为令人遗憾的人。
 
15、你认为老师尊重你吗

 

分类
A、尊重
B、不尊重
C、无所谓
D、说不清
总体情况
78%
3.6%
3%
15%
七年级
88%
3%
 
9%
八年级
77%
5.7%
4.3%
13%
九年级
62%
 
6.9%
31%
【分析】在“尊重”认同上,三个年级呈逐年下降的趋势,“说不清”则呈上升趋势。九年级是一个转折的阶段,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处于嬗变阶段,很多原本清晰的思想认识可能会模糊起来,一些基本是非观可能出现混淆现象,因此,“说不清”的人数竟达三分之一,这不能不令人深思。在以后的教育教学中,我们需要深入探讨对学生的思想引导问题。
 
16、其他同学受到老师批评时,你怎么想

 

分类
A、很想帮助他
B、和我好就帮他
C、和我无关
D、很高兴
总体情况
75%
12%
12%
1.2%
七年级
85%
6.0%
7.5%
1.5%
八年级
70%
14%
16%
 
九年级
66%
17%
14%
3.4%
【分析】本题是对学生的同伴关系的调查。八年级和九年级的学生在同伴关系处理上明显出现“小团体”现象,是非判断“任人唯亲”, “冷漠”与“感性”意识占据三分之一,九年级甚至出现了幸灾乐祸的现象。这是一个令人痛心的事实,说明在我们的教育中,对学生的思想引导和友谊观的教育上还比较欠缺,尤其是爱心教育要狠下功夫。
 
17、你认为老师平时对同学关心的方面有哪些?

 

分类
A
B
C
D
B
C
D
E
B
C
D
E
D
E
F
H
总体
68
25
1.3
3.2
46
19
16
9.1
6.5
25
36
17
16
27
25
15
七年级
60
27
3.2
6.5
39
19
21
13
9.7
9.7
39
27
11
29
35
15
八年级
78
19
 
1.6
52
22
11
6.3
 
28
42
9.4
16
30
19
14
九年级
64
32
 
 
11
50
14
14
 
50
14
11
29
18
18
18
 A思想品德 B学习成绩 C学习能力 D身体健康 E心理健康 F同学友爱 G爱好特长 H课余生活
【分析】三个年级老师对学生的关心程度排在前三位的分别为:思想品德、学习能力、身体健康。但对学生的心理健康和课余生活的关心程度不够,需要引起我们的重视。
 
 
 
18、你认为父母对你关心的方面有哪些?

 

分类
A
B
C
D
A
B
C
D
B
C
D
E
D
E
F
H
总体
47
37
 
16
10
44
16
22
 
14
40
14
10
24
15
19
七年级
55
34
 
11
6.5
52
13
21
 
16
48
11
 
23
18
18
八年级
50
31
 
19
16
42
13
22
16
16
34
13
14
28
14
19
九年级
21
57
 
21
 
29
29
25
 
 
32
25
11
18
11
21
 A思想品德 B学习成绩 C学习能力 D身体健康 E心理健康 F同学友爱 G爱好特长 H课余生活
【分析】三个年级家长对孩子的关心程度排在前三位的有所变化:七、八年级排在第一位的是思想品德,九年级则是学习成绩;排在第二、三位的均是学习成绩和身体健康。本题数据与上题比较,很显然家长对孩子的要求是把学习成绩放在首位,成绩不好则退而求其次,而老师则把思想品德放在首位,从这点上可以看出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侧重点的区别。
 
19、你对目前的师生关系是否满意?

 

分类
A、很满意
B、比较满意
C、不太满意
D、不满意
总体情况
35%
49%
14%
2.5%
七年级
49%
42%
9.2%
 
八年级
32%
47%
16%
4.4%
九年级
6.9%
72%
17%
3.4%
【分析】这是一道综合性的题目,九年级在“很满意”选项上直线下降,满意度逐步转移到“比较满意”上。总体来说,我校的师生关系大家还是满意的。
 
20、你喜欢什么样的老师?你想跟老师建立怎样的关系?
多数学生回答的是:希望和蔼可亲、风趣又严格要求的老师,希望建立上课是师生下课是朋友的和谐关系。
 
数据统计:许才华
数据【分析】屠建林
正文共5273字,完成于2007年5月31日
                                                    2007.06.05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附件:

    Copyright? 2003 - 2018 常州市新北区龙虎塘中学 版权所有
    地址: 常州市新北区龙虎塘街道北街168号 邮编:213031  苏ICP备10201501号-2
    苏公网安备 320411020000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