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师生关系调查问卷(教师卷)情况分析
发布时间:2010-11-30   点击:   来源:校长室   作者:未知

 

1、参与调查人数为82人,占下发问卷数量的85%,其中3年以下教师16人,3-5年的15人,5-10年的16人,10年以上的35人。
2、您任班主任年限
A、3年以下的42人,占51.9%         B、3-5年的22人,占27.2%
C、5-10年的5人,占6.17%             D、10年以上的12人,占14.8%
3、您认为和谐的师生关系对教育的作用是  
A、有很好的促进作用    70人占85.4%
B、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12人占14.6%
4、您对和谐师生关系的理解是  
A、平等、民主、融洽、合作的关系    80人占97.6%
B、学生完全服从教师的安排         2人占2.44%
c、教师完全依从学生的要求
5、您认为影响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的最主要的因素是   
A、教师        38人占46.9%       B、学生        17人占21%
C、学生家长    4人占4.94%        D、社会         22人占27.2%
6、您认为教师在师生关系中的角色是   
    A、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合作者、促进者    78人占95.1%
B、学生学习的管理者、监督者            3人占3.66%
c、类似于学生父母的长辈                 1人占1.22%
7、您的学生观是   
A、学生是发展的、独特的和具有独立意义的人 32人占39.5%
B、学生和教师一样具有同等的人格和尊严,学生也有值得教师学习的地方 40人占49.4%
c、学生尚未成年,是受教育者,需要严格管教   9人占11.1%
8、您校师生礼仪现状是   
A、大部分学生主动向老师问好    44人占53.7%
B、大部分教师主动向学生问好    3人占3.66%
c、大部分师生都主动问好        30人占36.6%
D、大部分师生都不问好           5人占6.1%
9、您在课余时间与学生交流的情况是   
A、经常主动与学生交流         50人占61%
B、经常有学生来跟自己交流       7人占8.54%
c、交流不多                    25人占30.5%
D、互不交流
10、您与学生家长交流的情况是   
A、经常主动交流            24人占29.6%
B、经常有家长来跟自己交流 8人占9.88%
c、交流不多                36人占44.4%
D、无交流                   4人占4.94%
E、学生有了问题材与家长交流。9人占11.1%
11、您跟学生相处时的心情是   
A、非常喜欢跟学生在一起            32人占39%
B、无所谓,反正每天都要面对         17人占20.7%
c、有时有点烦,特别是少数调皮学生 33人占40.2%
D、看到学生就来气
12、您对体罚学生的看法是   
A、只要教育得法,根本不用体罚学生                 27人占32.9%
B、教育不是万能的,对极少数调皮学生体罚是必要的    45人占54.9%
c、有法律规定,即使觉得必要,也不敢这么做           10人占12.2%
13、您对学生的教育方式是
  A、以批评为主,偶尔表扬            7人占8.64%
B、以表扬为主,辅以必要的批评       74人占91.4%
c、只表扬,不批评                
D、只批评,不表扬
14、您批评学生的方式是
A、当众严厉训斥                    2人占2.5%
B、个别严厉批评                     8人占10%
c、个别严肃批评与耐心劝导          74人占91.4%
D、让其家长或学校领导来批评         1人占1.25%
15、谈谈您对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的方法和途径的看法。
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加强师德建设,树立正确的教师观和学生观,建立平等、民主、融洽、合作的师生关系;
提高法制意识,保护学生的合法权益,明确师生的权利义务关系;
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
主动和学生交谈,不要等有了问题再找学生;
对学生要真诚,主动关心学生的学习和生活;
建立合适的教育评价体系,要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就不能只看重学生分数,分数的压力使得师生交流不多。
 
我校教师普遍比较年轻,他们有比较先进的教育理念,但由于实际经验不足,满腔热情一旦遭遇了现实,便束手无策,尤其是处理学生突发事件的应变能力有待提高。下面针对几个问题简要分析一下。
现状分析:
在学生的发展观问题上,49.4%的老师认为“学生和教师一样具有同等的人格和尊严,学生也有值得教师学习的地方”,这种观点其实只是对学生发展观的一个方面的认识,仅仅从学生的“独立意义的人”的角度理解,没有涉及到学生的发展。这一问题也反映了目前青年教师对学生发展的认识误区。在“发展”、“独特”和“独立”三个特点中,“发展”是最重要的。学生可能暂时还存在很多问题,但经过我们的不断教育,学生的知识不断增加、能力逐步得到提高、个性也逐步完善,这正是学生“发展”的体现。如果广大教师能以发展的眼光看学生,尤其以发展的眼光看学生身上的问题,那么,我们的教育就更富有意义了。
在认为影响构建师生和谐关系的最主要的因素方面,排在前三位的分别是:教师(46.9%)、社会27.2%B、学生17人占21%。一方面反映出教师对自身价值和作用的肯定,另一方面也反映出当今影响师生和谐关系的社会因素比较突出。尽管“全社会都来关心支持教育”的口号提了很多年,但这种意识目前还没有被社会的各阶层广泛接受。在师生关系问题上,教师永远处于被动挨打的地位,也属于“弱势群体”,尤其是目前的媒体宣传工具,用“敏锐”的视角捕捉教育中的一丝一毫的“违规信息”,然后大家都来发泄一番,大有教育改革“非我莫属”的声势。但冷静想一想,在我们的教育中,出现一些不如人意的现象也是很正常的。教师不是圣人,“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何况教育中的“过”其实绝大多数属于教育方式上的不恰当,与社会上的其他种种“过”是不能同日而语的。
换一个角度,对教育的“吹毛求疵”和“群起攻之”,是否真的是对教育的“关心与支持”呢?
在对待体罚问题上,认为“只要教育得法,根本不用体罚学生”占32.9%,“教育不是万能的,对极少数调皮学生体罚是必要的”占54.9%。这个问题我在学生问卷分析中已经提到,我们觉得有几个问题必须引起共识:首先,体罚是错误的做法。其次,正确区分“体罚”与“惩罚”的界限。再次,要引导教师积极探讨有效的教育方式,倡导和谐教育和发展教育。
几点思考:
针对以上分析,我们认为目前亟需解决一下几个问题:
1、建立科学的教育评价体系任重道远。
这体系不是光教育部门制定的,更应该是全社会对教育的普遍认同的评价体系。
评价一所学校的办学水平与办学层次,仅仅靠几个阿拉伯数字是远远不够的,这里可能涉及几方面的因素:怎样的数字?数字是通过什么方式得到的?有了数字,还有什么?
评价一个教师也同样如此,学生有数字,但更要有素质!数字只是一个阶段的一个方面的反映,从学生终生发展的角度看,这数字实在是太渺小了。要知道,目前能考上高中、考上大学的还毕竟是少数,对于多数学生来说,他们所要接受的教育是:了解基础知识,学习如何做人,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促进人格的完善。但我们往往只截取开头的一部分,而放弃了后面的根本。这种本末倒置的评价和做法实在令人扼腕!
其实,教师何尝不知道这种做法的可怕,但教师又能怎样呢?拿出“明知山有虎,偏向虎中行”的勇气,高唱着“风萧萧兮易水寒”的悲歌,在一次次“痛定思痛”之后,又投入到“此恨绵绵无绝期”的战斗中,只能说是中国式教育的悲哀!
2、营造和谐教育氛围的“小环境”迫在眉睫。
教育大环境我们无法改变,但营造一个“和谐氛围”的小环境还是可以做到的。首先从区教育环境做起,对学校的评价侧重于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全面发展,给校长“减负”“减压”,用积极的措施引导各校进行教育研究探索;然后校长可以全面规划学校发展的蓝图,集中教师的智慧,让教育回归教育本质,把教育当成教育去做,真正落实教育的各项目标。
从实践角度看,也许这样的教育教学会出现一些波折,但我们相信,在曲折中前进是事物发展的必然规律。各级教育部门要允许学校有暂时的停顿,学校对教师的教育教学更要允许有暂时的困惑,“苦其心志……行拂乱去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这是必经阶段,跨过这个坎,我们的教育也就前进了一大步。
人人都想成为一个快乐的教育者,人人都想成为一个成功的教育者,对于教师来说,这舞台就需要有人敢于搭建!
3、引导教师走上教育艺术之路循序渐进。
有人将教师分为五等——大教师,好教师,教书匠,以教谋生者,因教误人者。这里只提两种类型:
①大教师。德行上乘(有善意,有爱心)、智能足备(教学的上有见识,有智慧)。
②好教师。尽心尽力,苦累不计,爱心无比赤诚,才智上未必杰出,工作未必出色,但又绝对当得起好教师的美誉,在主观上和客观上都有益于学生,是令人尊敬的。
其实在我们身边大多数教师属于第二类和第三类,他们满腔热情,即使屡屡受挫也奋勇前进。这类教师是“苦乐年华”的代表:身心苦不堪言,硕果仅存的也只是数字。
一个学校发展到一定层次,要想要上一个台阶,就不是靠硬拚苦干乐。“实干”+“巧干”=教育艺术。目前广大教师的“实干”精神可嘉,“巧干”颇为遗憾。学校要积极引导教师从“苦干”中跳出来,科学的“干”,“干”前有计划,“干”中有思考,“干后”有总结,这样的“干”才会使教师提升到新的层次,使学校的发展迈上新台阶。
当然,要达到这样的目标决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学校有计划、分阶段的部署实施。第一阶段提出思路,明确基本方向。第二阶段初定教师实验研究,第三阶段以点带面,推广实施,第四阶段总结提高。以一年为周期,扎扎实实开展科研,帮助教师逐步走上科研兴教的道路。
教师投入到了教育研究中,师生关系自然融洽了,学校教育的和谐就走上了轨道。
 
 
数据统计:许才华
数据分析:屠建林
正文共3496字,完成于2007年5月31日
 
2007-6-1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附件:

    主办单位:常州市新北区龙虎塘中学    苏ICP备10201501号-3
    地址: 常州市新北区龙虎塘街道北街168号 邮编:213031
    技术支持:新北区教师发展中心、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