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是职业倦怠的高发人群,教师的职业倦怠并非身体劳累所致,而是来自心理的疲乏。在传统观念上,教师一直被看作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扮演着“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烛成灰泪始干”的为人师表的角色,似乎无欲无求,是完人。但从心理学角度其实是一种消极的暗示作用,如果一种职业以毁灭自我为代价,那谁还愿意从事这一职业呢?现实生活中,教师的心理素质并未因其职业的神圣性、特殊性,而比其它行业更健康。相反心理问题日益增多,越来越复杂。这就是教师真实的生存状态。
教师工作最重要的特点是单调,再有就是繁重和烦琐。我们每天都差不多在做着重复性的工作,有的教师甚至一生都在不断重复着相同的工作。太有规律的工作,按部就班的生活,是很容易熄灭一个人的激情的,久而久之就容易产生枯燥和疲倦。孔子曾经说过“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当我们再次读到这些话的时候,我们真的非常感慨古人的智慧,孔子他老人家早在几千年前就对我们作了提醒。
教育关系着千家万户,牵动着社会的神经。现在家长们对孩子的期望值特别高,而他们又将这种期望寄托在学校,再由学校转嫁到教师身上,教师身上的担子愈发沉重了。沉重的担子使不少教师不堪重负,不得不牺牲课间的休息或课后的休息时间给学生补课,找学生谈话,而教育往往是投入与产出极不相称的,教师付出的多,而学生的成效不显著,而家长惟学生成绩是问,这也可能导致教师对职业的失望感,从而产生倦怠。
教师的职业倦怠现象不但危害了无数教师的身心健康及专业发展,而且严重影响教育事业及整个社会的发展。倦怠的教师容易对学生失去耐心和爱心,对课程准备的充分性降低,对工作的控制感下降。他们不可能唤起学生情感的愉悦和美的体验,不能激发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教师的这种消极情绪,往往会在与学生的交往过程中,通过他们的语言、表情、动作传染给学生,进而使学生之间交叉感染。其结果,只会导致教师厌教,学生厌学。“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素质的高低,尤其是心理素质至关重要。教师以自己健康的心理影响每一位学生,相对于知识传授和技能而言,其心理素质有着更为重要的影响力,因此,解决教师的职业倦怠问题刻不容缓。
导致教师职业倦怠的因素是多方面的,要更好地解决职业倦怠问题也应从多方面入手。教师的职业倦怠是教师个人、学校因素和社会环境交互作用的结果。因而这三方面都要做出努力,采取一定的对策。但我们都清楚,我国的考试制度不从根本上变革,教师的工作竞争压力、学校评价管理体制以及社会期望等方面就很难从根本上得到改善,而考试制度在短期内是不会有大的改革的。这些又不是我们个人的人力所能为的。我们无法改变环境,但我们可以改变自己。因此,作为校长,要帮助教师克服职业倦怠,努力让教师工作着并快乐着。
第一,调控心理,接受现实。
任何一种职业做久了,都有可能产生倦怠,原来人们提倡干一行爱一行,很多人现在的情况大致是干一行,怨一行。职业有时就像围城,里面的希望出去,外面的人想冲进来。要让教师认识到这一点,就能使教师很好地认同自己的职业,悦纳现实。
第二,积极达观,享受快乐
教学生活,看似枯燥乏味,简单重复。这枯燥的背后是有乐趣的,简单的背后也有着许多的变化。世界上没有两条同样的河流,太阳每天都是新的。我们工作的对象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是有血有肉有感情的人。他们每一天都在变化。看到学生学业进步了,思想转变了,心理问题解决了,我们会有“送人玫瑰,手留余香”的欣慰。我们要学会体验过程的快乐,化平淡为神奇,用心感悟教学生活。认识到这一点,你就能细细体会成功的快乐。当你对教学充满激情,无限热爱时,你倦怠的情绪就会抛到九霄云外,在不知不觉了爱上教学。其实,工作着是美丽的,忙碌着是快乐的。
第三,降低期望,理性妥协
校长要学会对教师的能力、知识水平做出一个较为客观的评价,教师也要学会对学生做出一个较为客观的评价,适当降低成就欲和期望值,从而使大家摆脱沉重的失落,难解的怨气,无名的惆怅。我们都不妨学会理性妥协。教学成绩不可能人人都第一。教师干的是良心话,凡事对得起自己的良心,不违背自己做人的原则就行了,不要太在意别人的评价,不要太在意个人一时的得失。
第四,博览群书,净化心灵
孔子曾说:“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读书可以摆脱烦恼,忘记忧愁。随着学习化社会的到来,读书学习不仅仅意味着获取人类积累的知识与经验,更重要的是获取个体发展和心理健康的一种手段。重新学习会从中享受读书的乐趣,以冲淡工作的烦恼,缓解竞争的压力。深邃的哲理、多样化的信息和百味人生,给教师带来的不仅是心灵的快慰和心智模式的变化,而且能给课堂教学带来无限生机和魅力。
第五,合理运动,丰富生活
参加各种活动可以明显地减轻压力和倦怠。因为活动可以使人精力充沛,增强应付不良心态的能力,又可以“覆盖”笼罩于压力情境下的时间。所以,作为校长应舍得“放弃”一些时间,让教师进行适度的运动,以缓解他们紧张的情绪。组织开展一些工会活动,活跃教职员工的身心。特别是在女教师比例越来越高的情况下,要更加重视女教师的心理问题,可以通过女教师喜爱的美容养颜等方面的讲座和活动,让她们美丽容颜重拾信心,祛除紧张压力,减轻倦怠心理。
第六,理解沟通,融洽关系
心理学家告诫我们,先处理心情再处理事情,才会收到好的效果。不要带着怒气工作。人的情绪就好像是不断蓄积的能量,不良情绪如果不及时地疏泄和释放,久而久之,就会引起心理的病变。所以,校长要善于倾听,倾听教师的心声,倾听教师的怨言,要及时化解教师的不良情绪。同时,要倡导和谐的校园人际关系,净化办公室的语言氛围,融洽相互的关系,使大家能在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中愉快工作。
第七,享受自然,愉悦心情
大自然是慷慨的,带给我们的欢乐是无限的,不必把自己禁锢在校园之内,不必整日灯下漫笔。放松自己的神经,活动一下筋骨,暂离劳顿,走进大自然,嗅嗅花香,闻闻鸟语,摸一摸绿草的温柔,看一看夕阳的余辉,这些都会令人遐想连翩,心旷神怡,一扫工作的困顿,心情的烦闷,它不仅会带给我们心灵的净化,也会给我们几多创造的灵感。所以,校长要多创造教师亲近自然、享受自然的机会。
最后的寄语:
——“别因太多的忙碌冷漠了温柔,别因太多的追求淹灭了享受。工作不是人生的全部,无限风光,就在心灵深处。停停你匆匆的脚步,勿忘生活的赐福。”
——“别因太多的忙碌冷漠了温柔,别因太多的追求淹灭了享受。工作不是人生的全部,无限风光,就在心灵深处。停停你匆匆的脚步,勿忘生活的赐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