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中小学管理规范》是我省基础教育在新阶段和新形势下,进一步加强中小学常规管理,指导广大学校依法管理、自主管理、创新管理的规范性文件。《管理规范》的颁布施行,对深入推进素质教育,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切实规范办学行为,巩固发展合格学校建设成果,优化育人环境等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今后一个阶段,教育部门将从全面开展校长和教师的培训、“和谐校园”创建活动、开展贯彻执行《管理规范》的督查活动、建立贯彻执行《管理规范》的激励导向机制等四个方面着手,把贯彻落实《管理规范》作为我省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的一项重点工作,切实抓紧抓好,逐步建立中小学管理的长效机制。
《江苏省中小学管理规范》的四大特色:
一、充分体现了“依法管理”的理念和要求。
《管理规范》根据新时期我国教育法律法规体系本完善的实际情况,集中体现了《义务教育法》、《教师法》、《教育法》和国家、省的教育规章对中小学管理方面的基本要求,突出了法律、法规中关于实施素质教育、规范办学行为、强化师德教育、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等方面的内容,切实引导广大中小学校依法治校、规范办学。《管理规范》中对教育法律法规规定的、当前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如学校不举办“校中校”,不分重点班,不乱收费;不歧视、侮辱、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不按成绩为班级和学生排名次等方面都提出了明确的规范要求,把这种法律规定性真正体现到学校的日常管理中加以落实。
二、充分体现了“自主管理”的理念和要求。
《管理规范》既是教育行政部门对学校管理的一种规定要求,更是从学校自我发展的角度而提出的自我约束、自主管理的规范要求。《管理规范》围绕学校的可持续发展,立足于学校的自律、自觉,提出了一系列学校自主管理的内在要求,集中反映了校本管理的思想。在内容上,进一步强调了学校要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开展校本培训和校本教研活动,构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科学评价制度,鼓励学校开设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等。在语言上,《管理规范》也尽量使用一些激励性和引导性的词语,而少用甚至不用一些诸如“不准”、“严禁”等强制性的词语,真正引导学校从他律走向自律,由“外控”转为“内控”,促进学校依法自主管理。
三、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和要求。
《管理规范》从创建平安、文明、和谐校园的要求出发,坚持以人为本,十分重视学校的民主管理,明确提出要“实行校长负责制”、“坚持民主管理学校,推行校务公开”、“民主理财,财务公开”等。十分重视建立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明确提出要“尊重学生人格,不歧视、侮辱、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不搞有偿家教”。十分重视文明和谐的校园文化、校园环境建设,提出“校园要力求净化、绿化,美化、人文化”,“环境布置富有文化内涵,体现教育功能”。十分重视学校的安全工作,体现对学生生命的关爱。《管理规范》强化了寄宿生管理、食堂卫生管理、校车管理和门卫管理及各项安全制度建设,提出要“建立校园突发事件预警机制,落实各项应急措施”、“建立校舍定期检查、维修制度,及时消除危房”等。《管理规范》还倡导“坚持勤俭办学,反对铺张浪费”。
四、充分体现了“精致管理”的理念和要求。
《管理规范》更加重视学校文化建设,提出要建立以校为本的管理文化、课程文化、校园文化和制度文化。更加重视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提出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和质量观”,要充分发挥校产和资金的使用效益。更加重视教育的细节和过程管理,在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方面,提出要加强师资队伍管理、教育教学管理和教科研管理;在校园环境管理和安全管理方面,也提出了许多明确而具体的规范要求。不仅如此,《管理规范》后附的10项基本管理制度,十分具体、细致周到,易于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