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样的批改
对学生每天完成的作业和每次做完的考卷进行批改,是教师的一项重要工作,也是教学评价的一个重要方面。象平时一样,学生刚完成的考卷我及时批改完了,准备上完班会课以后就发下去评讲。
班会课我走进教室,扫视全班后发现坐在第一排的小杨情绪特别低落,刚开始也没特别在意,因为要在班会课上把学校布置的任务落实下去。在下课前的两三分钟,小杨突然趴在课桌上低声抽泣起来,把全班同学吓了一跳,我也吃惊不小,赶紧过去询问,他只是摇头,什么也不肯说。
下课后,我把小杨叫到办公室,和颜悦色地再次问哭泣的缘由,他哽咽着说这次测验成绩不好。哦,为了这个,这次测验,全班平均有九十多分,而小杨只得了65分,虽然我还未公布成绩,但他已预感到了。若是别的同学,测试成绩不理想,不会有小杨这么大的反应的。这时,七年级新生第一天报到的情景又再次浮现在我的脑海:
按规定,新生第一天报到要带好相关的费用,我叫到小杨的名字的时候,他站在教室后门口,没进来,我还以为那只是一位某位家长带来的参加报到的新生的弟弟,因为小杨看上去就像是小学三四年级的学生。我叫了第二遍他的名字,他才腼腆地走进教室,但也没走近我的身边。这时,他的奶奶走过来,交给我的是应交费的一半,并说:“他爸不让他来上学,这钱还是我老太婆卖米赚来的。”看了小杨的升学登记表,才知道他的母亲早亡,父亲工作不顺利,于是便打算让他辍学了。
想到这里,我拿出小杨的考卷,再次认真把他的所有答案认真浏览了一遍,在他的考分65右边加上了“—95”。这样,小杨的考卷上的分数就是“65—95”。
小 杨满脸疑惑,我微笑着对他说:“你看,这道题做错了,主要是你上课没认真听,把概念搞错了。如果你上课能专心听讲、认真思考,把概念搞清楚,凭你的聪明才智,这道题你完全可以做对,你可以得75分,是吗?”
小杨信服地点点头。
“你再看这道题,我记得,同样类型的题目,你有一次在作业中也错过,可是我记得,你后来又改对了。怎么这次考试拟又做错了呢?说明你平时改作业不认真,如果你上次能认真改,这道题你完全应该做对,你可以得85分,是吗?”
小杨再一次信服地点点头,说:“我上次拿别人的作业抄了一遍。”
我摸了摸他的头,笑着说:“你很诚实,希望你记住这次教训。你再看这道题,唉,真为你可惜,你把题目要求审错了,你粗心的毛病什么时候能改掉呢?如果你能细心一点,这道题你完全应该做对,你就可以得95分,是吗?”
小杨摸了摸自己的头,笑了,而且翘着嘴,笑得很自信。他抬头看着我,说:“我明白了,以后,我上课认真听,作业认真做,再改掉粗心的毛病,我就能考95分,不,是100分!”
我高兴地拍拍他的肩,说:“对,你真聪明!”
这时的小杨,一扫刚进办公室时候的一脸阴霾,兴高采烈的拿着考卷回教室了。我沉思片刻,再次翻开其他学生的考卷,认真看完他们的答案之后,我有了一个想法:也和小杨一样,与每位学生面对面地对每份考卷再来一次“别样的批改”!
自那以后,小杨的脸上总是洋溢着自信的笑容,人也开朗了很多,不再经常形只影单,与其他同学相处明显也融洽多了。他的父亲来学校与老师交流的次数也明显增加了。看来,那次别样的批改确实很有效。
反思:
“教育创新离我们有多远?”我要说:离我们很近。新一轮课程改革为我们教师在教育教学的各个领域、各个环节,都提供了创新的空间。“65—95”,这个小小的创新,改变了“考试”对学生进行“宣判”的功能,使“考试”变成了使学生终身受益的一个过程。
新课程要求我们:“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才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的发展。”
由于小杨是单亲家庭的孩子,缺乏完整的来自家庭的温暖,平时我就十分关注这个孩子,对他倾注了更多的关心。
试想,如果考了65分(考卷上也仅仅是65分),回去面对本就不想让他上学的父亲,如果他没有说谎,他将遭受什么样的待遇?谩骂、讽刺,甚至挨打!他“能抬起头来走路”吗?而现在,当他拿着“65—95”的试卷,回去面对父亲的盘问时,首先他不会说谎,也用不着说谎;其次,他会把我与他的“对话”分析给父亲听,而且会理直气壮地把他对我说的话再重复给父亲:“以后,我上课认真听,作业认真做,再改掉粗心大意的毛病,我就能考95分,不,是100分!”我相信,父亲会受到儿子的感染,和儿子一样自信!
在这里,65分已不那么重要,65分已经过去了,重要的是95分,95分是明天的目标。更为重要的是,小杨明白了,实现明天目标的三个要素:上课认真听,作业认真做,还有就是改掉粗心的毛病。看到儿子由“65—95”明白了这么多道理,父亲会不高兴吗?
与学生进行面对面的对话,这种定量判断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评价方式,体现了新一轮课程改革大力提倡的一种“发展性评价”的理念:对学生学习的评价,既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学习的过程”;既要关注学生“学习的水平”,更要关注他们在学习活动中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
常州市新北区龙虎塘中学 刘永明
联系电话:13961213705
老师,切莫言而无信
“你们班的王林强(化名)简直是无药可救,假期作业一点也没做,昨天和他谈了那么久,答应说回家先补一半的,可今早问他,还是一字没动。”一下课,语文老师就气呼呼的告诉我这一切。开学这一个月,王的表现的确判若两人,上课不是想睡觉就是想和别人讲话,我已经找他谈了几次,可效果不怎么,现在是变本加厉,已经发展到不做作业了,且说话不算话了。说实话,我都想放弃他了。可转念一想,这是对自己工作的不负责任,还是再找他谈谈吧。
中午自习课时,我把他请到走廊上,想和他好好谈谈,可还没等我开口,他就说:“老师,你别说了,我知道你为什么找我。”我强挤出微笑说:“那很好,说明你还是那个明事理的王林强,知道要做一个言而有信的男子汉。我也不多说了,相信你也知道后面该怎么做了吧。”听完,他气呼呼的看了我几秒说:“老师,我不知道错哪,也不知道今后怎么做,我跟你学难道还有错吗?”说完,头也不回的跑近了教室,剩下我一个人站在走廊上发愣。心想,这学生怎么这么不知好歹,还说是跟我学的,气死我了。
这时,王林强的同桌走出教室对我说:“李老师,我想跟你说件事,你还记得上学期末收了王林强的一个Mp3吗?”对,有这事,我记得是在一节自习课上,王偷偷的拿出Mp3来听,刚好被我发现,就没收了,当时在他的再三请求下,没有把这件事和他家长讲,我还借此与他签了一份协议,如果期末考试王各门功课都及格,我立马还给他Mp3,但只要有一门不及格,这Mp3就要到中考后再给他。哎呀,他上学期期末成绩都及格的,也到办公室问我要了几次,我都因为手头有事,叫他下次来拿,以至于这学期都开学一个多月了,他的Mp3还在我手上,关键是我把这事忘的干干净净。这时,我想到为什么刚刚我对他说要做个言而有信的男子汉时,他会很生气,原来是我言而无信在前。
放学前,一进教室,我就对全班同学说:“今天我要向王林强同学道歉,老师对你言而无信了,这是你的Mp3,现在还给你,请你原谅我的言而无信。我保证今后不会再犯类似的错误了,请你和大家一起监督我。”他惊讶的看着我,不知该怎么办,最后说:“老师,我也不好,我知道你不是有意的,但我的错误却是有意犯的,我在全班同学面前保证今后不会了。”这时全班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反思:
我们老师作为人类文化的传承者,担负着教育下一代的重任,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在无形中对学生都起着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不仅影响着他们的学习效果,更影响着他们身心的健康发展。本案例中,我以为王林强只不过是个孩子,对于给他的承诺,我没有放在心上,失信他这是我最大的错误。
学生年龄虽小,社会阅历浅,但它们有自己的尊严,你欺骗他,就会使他在幼小的心灵上留下创伤。他一旦发现老师言而无信不能成为自己的楷模,就会失去精神上的依托、行动上的指南,产生逆反心理,与老师的正确教育背道而驰,那后果很难想象。
言而有信是教师树立威信的核心要求,它关系着教育的成败。古代“曾子杀猪取信”的著名故事就说明了言而有信的重要性,言而无信的教师不可能令学生心服口服。作为教师,不轻易向学生承诺,但是一经许诺,就要努力兑现,实在不能兑现,也应该说明原因,争取学生的谅解,并与学生协商,努力用变通的方法去补偿。这样,孩子觉得自己被尊重,被重视,并且,他们也能够在潜移默化中学会言而有信。
孔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著名教育家斯霞也说过:“要学生品德高尚,教师自己首先应该是一个品德高尚的人。”我曾经无数次教育学生要说话算话,要做一个言而有信之人,可我的一次大意抹杀了他们对我的信任与尊重。惭愧之余,我时刻提醒自己要注意做个言而有信之人。
常州市新北区龙虎塘中学
李亚芬
13776886826
借我一双温柔的眼睛
—— 一张纸条引发的思考
“……,老师,您知道吗?我们是在紧张的气氛中上完课的,因为我们害怕我们哪一点做得不对,又会惹您生气,所以不得不小心翼翼的听课。您的眼睛像一把犀利的箭,寒气逼人。老师,我们也需要理解和尊重。平时,都是你要求我们,这次,请允许您的学生也要求您一次,请您不要整天板着个脸,动不动就对我们大声呵斥,……”而且在“您的眼睛像一把犀利的箭,寒气逼人” 下面都加了红红的着重号。
打开小洁(计算机专业英语课代表)的作业本,我看到一张纸条滑落下来。我突然想起来,在开学的第一节课上,我向学生做自我介绍时,为了拉近和学生距离,曾经说过,欢迎大家利用各种形式和我交流,并且特别强调要说真心话。没想到,在我期待学生肯定的评价时,收到第一次“心与心的交流”竟然是学生 埋怨我的话。它深深地刺痛了我的心,更引起了我的沉思。
我所担任的是职业高中英语教学。职高学生大多对英语不感兴趣,并且性格多变,情感不稳定,他们常常凭个人意志判断,自控力差,给老师在教学管理中带来一定难度。尤其是处于生长叛逆期的职高学生,他们追求个性发展,个体意识明显加强。对于职高学生的教育问题,我坚信一句古训---“严师出高徒”,我不相信“问题学生”到我这里还是“问题”。于是,在新学期开学的第一节课上,我就对他们“约法三章”,并且宣布了各项课堂要求,并且打印下来,张贴到班级学习园地一个显赫位置。我平时只要走进教室,就板起面孔,学生只要没有按照我的要求去做,我就会向他们大发脾气,我总认为这样学生就臣服于我。虽然偶尔我也听到有反对的声音,但是都被我毫不留情地压了下去。
还别说,我的这一“举措”对学生还真起作用。开学几周来,课堂纪律竟然有序,我们相安无事地维持着“猫和老鼠”的关系。第一次学习质量检测,学生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初战告捷,还有不少老师还啧啧称赞,要向我取经。谁曾想,当我正踌躇满志的时候,竟然得到学生无情的“批评”。
学生为什么对我有这么大的意见?这到底是为什么?难道严格要求学生也有错吗?良好的学习成绩还不能唤起学生对我的感谢?他们怎么就没看见我的好呢?一连串的问题致使我辗转反侧,夜不能寐。
“我们大人们尚且都喜欢看好面色,听好听话,更何况学生呢? ”班主任看到我非常委屈的样子,一句话拨开我心中的迷雾,我一下子明白这个即简单而又复杂的问题。我想到,我做学生的时候不也渴望老师和蔼的语气,赞许的目光,可亲的笑脸吗?
于是,我开始尝试着改变我的教学态度,我发现,同样是这双眼睛,角度转换一下,同样的学生怎么一下子变得那么可爱,同样的错误,也变得如此美丽;我同时也看到了学生满意的目光,微笑的脸庞。从此,我和我的学生成为无话不谈的好朋友,我好像走进了他们的心里,我们的关系越来越融洽了。
反思:
对待学生要宽容,或许,我就是犯了一个这样的错误。在传统的“师道尊严”理念的影响下,总是有这样的观点在作祟:学生就应该服从老师,被老师批评是理所当然的事。然而,这种观点在当今社会显然已不适用。
眼神,只可意会而不可言传。冷漠的眼神造就了惴惴不安的学生。当学生们从老师的眼里看到了一种不屑,感受到了一种轻视时,他们就将变得更加胆小、怯懦。温柔的眼神促成了积极活泼的学生。当学生们从老师的眼里读出了一丝光明,体会到了一股暖流时,这种眼神就成了电话学生们心灵的金手指!一双眼睛看不住几十个学生,而一颗爱心却可以拴住几十颗心。我不禁为自己的行为来了个“深呼吸”,看似平静的“水面”,其实水下却激流汹涌。当初,我如果在批评学生的时候,换位思考一下,用一双温柔的眼睛看学生,给他们的“错误行为”留一点儿缓和的余地,在融融的气氛中由“强制”变成“自觉”,也许就不会那么多学生对我有看法。同时,还应注意一下批评方式,讲究一下艺术,顾及学生的自尊,使学生产生亲切感、信任感,愿意与我作心灵的交流,就能使学生从思想深处认识错误,改正错误,切实有效地发挥批评的作用。
处在青春期的职高学生,正处于从不成熟到成熟之间的过渡阶段,更加追求人与人之间的一种平等交往。融洽和谐的师生关系就像在师生之间架设了一座桥梁,可以互通有无,同样也可以唤醒、激活学生的潜能,使所有的学生都能达到自己的最佳学习状态。
感谢学生的这张纸条,是它改变了我对学生的态度,打开我一双本应该温柔的眼睛,让我看到学生可爱的一面;让我懂得如何用眼睛去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我越来越喜欢和学生进行心与心的交流,尽情地体验着教育的快乐。它就像一场及时雨,净化了我的心灵,催我在“爱的教育”里不断地成长。
沈彩霞 常州市新北区龙虎塘中学
联系电话:13961411423
剑走偏锋——教育顽皮孩子之我见
去年我中途接手八年级一个班的英语教学,并且第一次担任班主任一职。
有句名言:没有做过班主任的老师不能叫做完整的老师。对此,我有了充分的认识。经过一段时间的师生相处,我发现自己所带的这个班,男生多,很调皮,不容易管理。尤其是有几个男生,素来关系不错,一有时间就聚在一起,早晨,课间,放学,好像有聊不完的话,有时还嬉笑声不断,已经被学生干部反映过几次,给班风带来了不良的影响,
看着这种情景,暗想:长此下去,势必会影响其他同学的学习,而且本身他们毫无顾忌的喧闹也不利于他们的健康成长。于是,我就找了机会约他们集体谈话,要求他们主动学习,不要一有时间就聚在一起聊天,会影响其他同学的学习。刚开始他们还收敛点,但没几天他们又三个一群,五个一党的找机会闲聊。我开始认真思考他们的问题,第一,他们的学习成绩都不理想,在学习上很被动,整体属于后进生。第二,父母忙于工作,对子女的要求不高,管理不到位。第三,他们中最活跃的是刘佳(化名),每次数他最闹腾,而且他的英语最不好。为此,我觉得擒贼先擒王,先稳住他,即可化解这个不良小团体。
果然在经过一段时间对他的实地考查后发现他的具体情况:是外来务工人员的子女,父母平时忙于生计,文化水平都不高,平时也疏于管教,即使管教起来也无方法可循,有一个哥哥,身体不是很好,一家共同租房住。也就是说他在家基本上是没有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他本人理科还行,是数学小组长,英语,语文很糟糕,也没有学习的兴趣。爱玩,打游戏(但没有到痴迷的程度),打球。也不疯狂,在班级里人缘还行,对老师也是有礼貌的。
了解情况后,我先找他单独谈话,从他的成绩入手,他很实在的承认自己的英语不好,小学没怎么学,基础差,上课一听不懂就会走神,他自己其实也想要好。承认自己爱玩,一下课就管不住自己,明白自己的一些行为影响到他人,愿意改正。
一周后我再仔细观察,变化并不大,除了课上他举手的次数稍微多点外,课间依然打闹喧哗,作业质量也不过关。
依据这样的情况,我再次找他了解情况。他说到一下课,几个要好的同学就很自然的凑过来,随便聊聊,而且坐了一节课了浑身就痒痒,想四处动动。总之就是坐不住,自己也管不了自己。说此话时,他甚至流露出厌烦的情绪。为此,我决定采取第二套方案。即要求他今后,每次下课时间,到我办公室来报到一下,可以带一些自己不会做的题目来问我,如若没有,老师会另外安排事情做。他表示同意。
第二天开始,一下课,他就准时跑到我这里来,并问我有没有什么事情做,我通常都会让他把练习册拿出来找几个不懂的题目讲讲,有时因为时间问题只能给他讲一两道题目,但看的出来,当听明白后他还是很开心的。有时,也会让他帮我批批班级的默写,通过批改默写,让他巩固了基础知识,他也倒是乐意的,有次,他说到,老师天天批两个班的默写还真是挺费时间的呢。若是遇到下节是英语课,他会主动的问老师要不要帮忙拿什么东西到教室。两周下来,我已经看出进步来了。首先,教室确实安分了不少,因为少了刘佳,其他同学也就形成不了什么气候。其次,刘佳与我的接触比以前多了,给他个别辅导的时间相对多点,他的英语有一定的进步,尤其是在基础题上很明显。再次,通过频繁的跑办公室,对班主任老师日渐熟悉,他已经能够理解老师的辛苦和好意,在平时的学习中,尽量做到自觉认真,少让老师费心。
三周后,我问他是否觉得天天跑办公室跑得疲惫,有没有不乐意的情绪,他摇头说,不觉得,天天补习点英语挺好的,并表示愿意一直持续下去。后来,又是三个礼拜后,也就是该行动实施一个半月左右后,进行了学期结束期末考试,他的英语得了90分,比他上次的成绩78足足进步了12分。看着他心满意足的笑容,我想我的这个方法是适合他的。
反思:
可以发现,该学生本质纯朴,要求进步,但玩心重,且管不住自己。一旦脱离了老师的视线,就脱离了学习的轨道,加上缺少家庭的科学的管教引导,如果不适时的对他进行一定的约束,势必惰性会掩埋身上的优点,整个人走下坡路。处于青春期的孩子,尤其是男孩子,一方面相对来说身体心理等方面成熟较晚,另一方面,男生天性都比较贪玩,容易有挫败感和逆反心理。所以对待不同类型的学生需要采取有针对性的方法,谈心,找家长,单纯的口头批评教育不一定管用。新课程强调学生是发展的人 ,它要求教师应努力学习,掌握学生身心发展的理论,熟悉不同年龄阶段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从而有效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并且坚信每个学生都是可以积极成长的,是可以获得成功的,因而对教育好每一位学生应充满信心。
虽然作为班主任我的经验还太少,但我相信,今天从这些学生身上发现了不同于昨天的新东西,看到自己的心血在学生身上慢慢地融化、组合、萌芽、生长,就已经品尝到教育的幸福,提升了自己的职业理想。
冷玥 常州新区龙虎塘中学 13861059360
给你一句不逆耳的忠言
事件一:“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后果自负”
在第一学期的学生自评中,Z同学的自我评价着实让我吓了一跳:“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后果自负”。当天课间跑步,我们班正好第一个到达操场。我笑嘻嘻地拉着Z同学的胳膊,就像挽着自己的孩子,把他拉到一边说:“今天老师要紧找你了,你知道为什么吗?我吓坏了。”一听这话,Z同学很敏感地说“是不是我自评上写的话?”“对了,你为什么这么写呢?”“这是我的人生信条啊!”,我一听,更吓了。“你为什么选这句话作为你的人生信条?”“我看不惯有些人,我就会揍他。不瞒您说,七年级时我就经常打架。”“一个学期快结束了,我没有看到你打架啊,而且,我也从来没有想到你会打架啊。”Z同学有些不好意思起来,“我知道打架不好,所以我已经在改了”“你说得非常好,班级同学之间难免会出现一些误会、摩擦,我们可以通过其他方式解决,不一定非要动拳头,试想你如果和父母产生矛盾,你也动拳头?还有,长大后踏上社会,万一你与比你更厉害的黑恶势力产生摩擦,你认定‘人若犯我,后果自负’的原则,老师真担心你白白吃亏,甚至涉及生命安全。所以,老师觉得‘人不犯我、我不犯人’说明你是个不会主动招惹是非的好孩子,后半句老师觉得可以改为‘人若犯我,避让三分’,寻找其他解决矛盾方法。千万不要从小给自己定一个所谓的原则,从而坚定不移地来指导自己的行为,这样对自己、对他人都不利。而且等到某一天,你会觉得你的原则很可笑。”“老师,你放心,我不会那样想和做了。”“有你这样的承诺,现在,老师终于可以放心了。”
事件二:源起饭卡
下午的眼保健操开始了,体育委员提醒了2次Z同学,可Z同学却不理,依然闷头做数学作业。我站在后面,也有些生气。但我还是和气地提醒:“现在是眼保健操时间,不是作业时间!”哪知Z同学提高声音,一字一句地说:“对不起,你昨天提醒的是L同学,没有跟我说过‘眼保健操时间不能做作业’!”我一听,立即严肃地说:“既然你知道我昨天提醒过L同学,说明你听得很清楚,也肯定知道眼保健操时间不能做作业。你说呢?” Z同学终于给了我“面子”,放下了作业,做起了眼保健操。
我一直在思索Z同学今天怎么啦?似乎心里有气?
傍晚6点40左右,我去超市买菜,当我拿出100元钱准备付钱时,我突然想起今天课间操时,Z同学问我借100元钱充饭费,我说呆会儿去办公室给他,结果是我彻底忘了。回想起今天的眼保健操事件,我突然明白了……。回家后,我立即打电话给他父亲,正好他父亲在外不在家,我便把我忘记借Z同学钱充饭费的事情解释了一下,并请他父亲转达对孩子的歉意,并请他父亲问一下他的午饭吃了没有。第2天,我又亲自去询问了Z同学昨天的午饭是怎样解决的(他借了同学的饭卡),亲自表示歉意(我只字未提眼保健操事件)。Z同学的笑容又洋溢在脸上了。
反思:
我觉得Z同学是一个有个性、直爽、敢于展现自己内心世界的同学,同时,他又是一个自尊、敏感的孩子。对于这样的孩子,有时老师可以直接把他往好的方向说,这样,他会很感激老师给他的面子,同时,老师的话也能巧妙地为他的行动指明方向。对于学生的偏激言行,老师可以以家长的身份去开导他,让他感觉老师真的象父母那样重视他、担心他。而学生偶尔耍小脾气,无非是借此引起老师的注意,引起老师的反思。这时,老师的就事论事、诚心道歉以及装糊涂等显然能巧妙地和谐师生关系。
每个学生都是独特的人,都有独特的个性,用“一个模子”来教育学生显然不可能有好的效果、用“一种准绳”来评价学生显然不可能公平公正。对待不同性格的学生,需要老师采用不同的教育方法和措词。承认学生个性差异,就是承认学生具有独立人格与意识、有创造能力的活生生独特个体,这是现代科学的学生观很重要的基本内涵。
作为教师,首先要尊重学生:尊重学生发表的意见,倾听学生的心声。不要武断地指责学生所说的不对,所想的不对,所做的不对。教师教育学生也决不可“居高临下”,摆出一付说教面孔。
作为教师,还要有爱生的情怀。学生不仅希望教师能给他们以知识、技能,而且也期望教师能向自己父母那样给予他们关心和爱护。所以,教师光从理论上认识师爱的重要性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使爱生之情转化为爱生之行,才会引起学生的积极性情感反应,使师生在交往中情感交融。
“教育是心灵之间的影响”,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既是新课程实施与教育教学改革的前提条件,又是新课程实施与教育教学改革的内容和任务。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教师应更新观念,转变教育、教学行为,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
泰戈尔曾经说过:“不是槌的敲打,而是水的载歌载舞,使粗糙的石块变成了美丽的鹅卵石。”真正的教育应该是水的载歌载舞,轻柔、舒适;真正的教育应是水样无痕的感动和激励。
周茹玉 常州市新北区龙虎塘中学 电话:138610053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