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青少年学生的心理特点是活泼、单纯、自尊,甚至有些虚荣,思想活跃,求知欲强,但情绪不够稳定。我们做学生的思想工作,无论是集体教育,还是个别谈心,要取得良好效果,就应该适应于学生的心理特点,使学生乐于接受,在多年班主任工作实践中,我总结了做好班主任工作的“三多”与“三少”。
一、多表扬、少批评
表扬和批评都是教育的重要手段,二者缺一不可。青少年学生的自尊心很强,一个小小的肯定,可以激起他们上进的动力,而一句不恰当的批评,则可能使他们一蹶不振。
一般说来,学生都希望得到家长、老师的尊重、信任和鼓励。有经验的教师做学生工作的共同之处就是:关心学生、爱护学生、鼓励学生。老师尊重学生的自尊心,发现他们身上美好的东西并及时表扬就能使学生体会到老师的爱,更加容易接受老师的教育,并且能较自然地克服自身的缺点。
倘学生一有缺点就一味批评甚至随意在公开场合批评,或立马就向家长告状,以为这样会给他们造成思想上的压力,能使之尽快改正,其实是不可取的。这样不仅达不到教育目的,而且容易产生负作用,给学生造成心理障碍,破罐破摔。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说过:“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这就告诫我们,不要由于我们的不恰当批评伤害了学生的自尊心而影响到学生的成长。
美国著名汽车大王李•亚科卡有句名言:“表扬可以形成文件,而批评只要打个电话就行了。”所以我们必须注意保护好学生的自尊心,多表扬、少批评,使每个学生都能抬起头来走路。
二、多亲切、少严厉
教师的表情是教育中的辅助手段。亲切的表情往往可使教师和学生之间的距离拉近,从而使教师的教育最大限度的发挥作用。
《学记》中说过:“亲其师而信其道”。含义是很深刻的。教师的亲切,激起学生对教师的亲近,从而师生间架起信任的桥梁。学生把教师当作可信赖的人,对老师的教育就很容易接受,也乐于向教师敞开自己的心扉。魏巍在《我的老师》一文中回忆蔡先生时,有一幕情景令人印象深刻:“我因淘气,蔡先生抬起教鞭的手要打我,我用石板一迎,教鞭轻轻落在石板上”。学生眼里看出蔡老师是亲切的,爱他们的。蔡老师也由此赢得学生的爱戴,课文的内容不必说,就连课下给大家朗诵的“蓝天盖着大海”的诗句,几十年后作者依然记忆犹新。由此可见亲切的表情,真诚的爱护,在学生心中占有多大的份量。
如果老师总是板着面孔,对学生的任何一个过失都严加指责,那就是严过了头。一个总是居高临下、凶神恶煞地出现在学生面前的老师,学生常会恐惧而避之,哪有心去聆听你的教诲呢?
三、多信任、少歧视
信任是教育的有力手段。它可以鼓励学生上进,甚至可以促使后进学生的转变。所以班主任应在不伤害学生自尊心的前提下,启发学生自我教育,促使其认识和纠正自己的缺点。
教师的信任是对学生最好的鞭策。一个优秀班主任,在对一个“后进生”做了大量的思想工作后,抓住过年前夕这一时机,希望他在送旧迎新之际,把旧“我”留下,用新“我”迎接新年,使学生感动异常,信心倍增。所以教师不能只信任“得意门生”,更应“偏爱”那些“后进”学生。若对他们不信任,甚至歧视他们,看到他们就来气,就会使师生关系紧张,它一方面会使学生对教师反感、不满,甚至疏远;另一方面,也会使学生丧失进取心而自甘堕落。
总之,每一位学生都是一粒种子,都有发芽、开花、结果的能力。不过有的发的早,有的发的晚;有的开在早春,有的开在晚秋;有的可做栋梁之材,有的可做医药之用,而有的则以自己的芬芳和姿色美化人们的生活,各有各的特点,各有各的用途。因此,我们要从不同的角度,用不同的方法,遵循不同的规律去开发。扬其长,抑其短,做到信而不纵,严而不厉,为祖国和人民培养更多更好的人才。
【转】班主任工作的“三多”与“三少”(2008班主任工作会议材料)
发布时间:2010-11-26
点击:
来源:
作者:吴良根
![]() ![]() |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