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班主任批评艺术的“八要八不要”(2008班主任工作会议材料)
发布时间:2010-11-26   点击:   来源:   作者:李兴福

  批评是班级管理中常用的一种方式,是对学生不良行为的否定评价,其根本目的是引起学生思想的变化,使学生真正提高认识,提高思想素质,变得更有道德和修养,从而少犯错误。适当、适度的批评对学生的耐挫折心理素质功不可没。但在现实中,有些学生因受批评而采取极端行为来对抗老师,使班主任心存余悸。如何有效、合理、科学地使用这种教育方法,取决于班主任工作水平的高低。笔者根据自己的工作经验,把批评艺术概括为“八要八不要”。
  一、要循循善诱,诚心开导,不要言辞不恭,恶语相加
  汉代学者刘向有言曰:“辞不可不修,说不可不善”。学生做了错事或违反了纪律,班主任必须要怀着爱心,抱着理解,心平气和地加以引导,让其感到你是在真心诚意在帮他,从而自觉地认识错误并加以改正。那种尽管是正确的,但却是硬邦邦的,粗暴刻薄的语言,甚至谩骂式的批评往往会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明知有错也不肯向你认错,并与批评者发生争执。这样一来,就与批评学生的出发点南辕北辙了。
  二、要以身作则,示范暗示,不要体态不正,仪表不端
  教师的言行,应为学生的楷模。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应先做到。用自己的行动对学生的错误进行无声的批评,以达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效果。批评学生时应庄重严肃,语气恳切,切忌体态不正,仪表不端。有些教师批评学生时把椅子歪靠墙上,翘起二郎腿,或口叼香烟,喷吐烟圈:有的散开钮扣,或掀起衬衫,有的摔课本、拍桌子等,这些举动,不但会使学生产生反批评的心理,降低批评的效果,而且有损教师自身形象。
  三、要分析原因,就事论事,不要揭伤疤,翻老账
  青少年绝大多数是乐于追求上进的,他们都想改正错误,但由于自制力差,有时难免会再而三地做错事。有经验的班主任批评学生时,不揭学生的旧疮疤,或新账老账一起算,而是就事论事,指出错误的性质和危害,并启发学生去反省,同时错误一经处理,就不再提起,给学生一个改正错误的时间。而有的教师出于好心或一时之气,在对学生进行批评教育时,常常提起以往的一些错误,想使学生牢记以便改正。孰不知学生会认为你不信任他,一直在搜集他的错误和缺点,这次是在和他算总账。这对他们强烈而敏感的自尊来说,是一种极大的伤害。另外,这种秋后算账式的批评也是对他盲目自尊的一次彻底否定,从而产生极端的自卑心理。因此,班主任的批评要有针对性,千万不可揪住辫子,搭车批评。
  四、要选择场合,把握时机。不要过火无度
  要取得批评的最佳效果,必须要讲究“火候”,即选择批评的最佳时机与场合。一般说来,任何人在被批评的时候,都会产生一种自我保护的本能,只要有其他人在场,即使是老师的态度再诚恳,批评的方式再温和,也会让学生感到伤面子。因此,批评,尤其是较为严厉的批评,应选择没有第三者在场的时候进行。中学生由于性意识的逐步成熟,他们特别注意自己在异性心目中的形象,在异性面前他们的自尊会表现得更为强烈,更为敏感。所以在异性面前,不宜进行严厉的批评,同时,批评要及时,充分发挥其近因感知效应,不能拖的时间过长,对可能产生严重后果的问题应迅速作出反应,批评时点到为止,只要让其明白错误的性质和危害就罢手,不宜过于刻薄,穷追猛打。如学生在课堂开小差,做了一些不该做的事情,教师只需一个眼神,一个动作之类的含蓄,暗示就足矣。
  五、要因人而宣,对症下药,不要不分人事
  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也没有年龄,性格和心理特征完全相同的人。所以在对高中生进行批评教育时,要慎重选择批评方式。正确的批评方式,可以缓解学生的紧张情绪,调节学生的逆反和报复心理,并能引导学生由消极变为积极,从而提高学生的认知程度和接受程度,不同性格、情感、意志与自我控制力的学生对于批评有明显的不同,所以,班主任批评学生要针对学生的个性心理特征,如对性格活泼,反应敏捷的学生给予直接式的批评,对性格内向,感情脆弱,多愁善感的学生进行对比式批评:对于逆反心理严重的学生宜用缓冲式或书信批评,对惰性心理,依赖心理和试探性心理较强的学生应采取触动式批评:对脾气暴躁,行为易被语言所激的学生要用商讨式批评。有的学生玩世不恭,爱恶作剧,课堂上你可以尽量不与他正面交锋,有的学生麻木不仁,你不妨来点疾风暴雨,恩威并用,刚柔相济,有的学生爱面子,你可以随时随地轻描淡写地予以点化。
  六、要群簧群力,多方协作,不要单打蚊叫家长相要挟
  常言说得好:“孤掌难鸣”。批评也要注意不靠单打,而发挥整体效应。要取得集体的舆论认同与支持,有的班主任对学生的错误采取包庇态度,这种讳疾忌医的做法是非常有害的。只有结成全校抵制错误的统一战线,齐伐之,共批之,各种歪风邪气和错误才能制止,但也不能过分扩大范围。有的教师在批评学生时,动辄就把家长找来,以此对学生施加压力,以整服学生。这样做不但会影响学生家长的工作,有时还可能使事情复杂化,而更难以处理。现在的学生都希望给自己的父母留一个好孩子的印象,他们偶尔犯了错误,最怕让父母知道而对自己失望。这样的心理无疑是好的,但当学生的好孩子的“梦想”被老师给无情摧毁后,就有可能“破罐子破摔”。
  七、要有理有据,实事求是,不要酒后批评学生
  学生犯错误的原因往往很多,班主任批评时要冷静分析学生不良行为的原因,弄清事实真相,再决定是否批评,如何批评,切忌感情用事,胡乱批评,更忌酒后批评学生。因为人在大量饮酒后,或面红耳赤,或步履蹒跚,或语无伦次,在这种情况下批评学生,不但有损自己的形象,而且在酒精作用下,批评难免失当或过失,以致把事情搞糟,再说,你一身酒气,令人望而生厌,避之惟恐不及,学生难免会生出“抵挡”心理,即使你批评的合情合理,学生从心理上也不愿接受你的批评,甚至会认为你是在说醉话而在心中窃笑你。批评效果,可想而知。
  八、婴注重善后,加强巩固,不要一批了事
  批评,即使是最温和的批评,也是对学生否定性的评价。由于中学生自尊体验的极端性,批评之后,感情上也很可能会产生自卑、消沉、低落等消极反应,教师应细心观察这些变化,一方面要教育其正确对待批评,另一方面对其批评后的进步,哪怕是微小的进步也要及时给予鼓励性的评价,这样一来不至于使学生因自尊体验的极端性而走向教师意愿的反面。
  如果每个班主任在工作中都能讲究批评的艺术,那么批评就会成为帮助学生克服和杜绝不良行为的一种有效的教育方法,所以,班主任对学生进行批评教育时,一定要掌握批评艺术,只有做到合法、合情、文明、科学、理性,让学生乐于接受,易于接受,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批评的功能,使之既达到教育的目的,又有利于学生的健康。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附件:

    Copyright? 2003 - 2018 常州市新北区龙虎塘中学 版权所有
    地址: 常州市新北区龙虎塘街道北街168号 邮编:213031  苏ICP备10201501号-2
    苏公网安备 320411020000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