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指导思想:
以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积极倡导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培养他们的探究欲和创新能力,发展他们对科学本质的理解,使他们学会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和养成动手的习惯,为他们终身的学习和生活打好基础。
二、学情分析:
1、整体学习状况:科技小发明的成员以七、八年级的学生构成,大多为男同学,整体对科技小发明的兴趣很高,学习比较认真,但缺乏灵活性、创新性,普遍习惯于常规课堂学习模式,而不善于设法自主去获取知识并在生活中灵活运用知识。
2、已有知识、经验:学生从相关学科中获得了一定量的科学知识,但科学探究能力、动手能力比较弱,因此,部分学生不习惯于课堂到课外的观察、实验、调查、制作等实践活动中获取知识、发展能力的教学模式,甚至有学生认为这加重了他们的学习负担。
三、教学目标及措施:
1、本学期主要通过动手制作(兼小发明)和动手实验两大教学内容让学生了解其中蕴含的科学知识,为学生进一步学习其他学科作了一定科学知识的铺垫;
2、延伸课堂内容,采取课内与课外相结合。鼓励学生扩大阅读量,多看一些科学类的课外书籍,像《中学生科技》、《科学大众》等,并提倡学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小发明、小创造、小制作活动,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3、力争科技小制作(小发明)作品达到30件,并向全校师生展示。平时教学加强对学生的指导、监督,每两周对学生的作品进行考核并做好记载工作。
四、课程教学内容安排
周次
|
教学内容
|
备注
|
第1次
|
1、 课堂教学要求、常规;
2、介绍《会斗架的公鸡》的制作步骤、要领;
3、 现场制作
|
第2周根据实际情况给学生打等第,以下作品类推。
|
第2次
|
1、介绍制作《翻跟头的小熊猫》 基本步骤;
2、 自带材料现场制作
|
对作品进行评价,看哪些作品做得较好。
|
第3次
|
1、 介绍《小灯笼的做法》
2、 自带材料现场制作
|
|
第4次
|
1、 介绍《实用的牙膏盒笔筒》
2、 现场制作
|
提醒学生送给你心爱的老师
|
第5次
|
1、 介绍《自动加水器》和《自动给水器》
2、分两大组制作
|
对两大作品的原理进行探究
|
第6次
|
1、 制作《万花筒》的方法
2、 现场制作
|
认识与一般万花筒的不同处
|
第7次
|
1、 演示《美丽喷泉随时绽放》的实验
2、 探究其奥妙
|
探究原理
|
第8次
|
1、演示《 吹口气把人抬起》实验
2、 认识气压的威力
|
探究原理
|
第9次
|
1、介绍《 地理知识飞行棋》
2、 现场制作
|
拓展其他方面的飞行棋
|
第10次
|
1、收集、 整理作品
2、进行展示
|
|
顾云中
200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