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工作思路:
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核心,坚持以学生为主体,创建以学生为主体的创新教学,使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发展学生的能力,让学生学会思考,学会学习,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培养学生的动手实验能力,养成动脑思考的习惯,充分发挥教师的特长,深化创新教育,优化课堂教学,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二、工作目标:
1、坚持理论学习和新课程的实施,加强学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学习能力的培养。
2、转变教育观念,改革课堂教学,改变教学方式,使学生的学习由“学会”向“会学”转变,为全体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努力。
3、继续进行课题的研究,展开一系列生活中与化学有关的问题的课外探究活动,保持学生对化学的浓厚兴趣。
4、通过分层施教、提优补差促中生等措施提高本校化学教学质量。
三、主要工作及措施:
1、加强教育教学理论学习,提高教师理论素养
认真学习《有效教学·初中化学教学中的问题与对策》、《行动研究学》、《优秀教育教学案例》、《常州市教研组建设纲要》等课改专著,用理论知识指导课堂教学和教研组建设。
2、狠抓教学常规落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质量
(1)每位教师至少上好一堂研究课,共同探索有效的课堂教学方法和途径,另外组内至少开好一节市区级的研究课,扩大本组在同行中的影响。具体公开课安排如下:
开课时间
|
课 题
|
研究课形式
|
上课人
|
主评人
|
第三周
|
常见的酸
|
新授课
|
陈小燕
|
赵 骏
|
第六周
|
第7章复习
|
章节复习课
|
高亚静
|
陈小燕
|
第十周
|
新课结束考试分析
|
试卷分析课
|
赵 骏
|
朱志慧
|
第十四周
|
专题复习
|
专题复习课
|
朱志慧
|
高亚静
|
(2)加强教研组和备课组建设,教研组活动、集体备课定时间、定地点、定任务,充分发挥集体智慧。统一教研组的作业,作业要适量、规范化,讲评及时,注重个别学生的辅导;
(3)加强备课,为清晰的课堂教学奠定基础: 1、备学生 ⑴要在教学中时刻向学生渗透化学学习的方法和规律,培养学生初步的化学思维能力。 ⑵帮助学生养成看教材的好习惯。2、备教材 对一些暂时拿不准的问题,要进行广泛的讨论,以期在教学中提高驾驭课堂的能力。 3、备教法 尝试将“研究性”的教学思想渗透到教学中。充分挖掘教材内容,在备课中搜集和参考一些理论联系实际的生动材料,把一些平淡无奇的知识转变为研究性学习的内容,创设活泼的课堂教学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做好学生辅导工作,在中考复习时,对学生进行分层教学,重点抓好提优补差工作,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
(5)加强校际交流(如市朝阳中学、北郊中学、兰陵中学等),通过多种渠道获取中考信息,在中考复习中少走弯路;
(6)为加速青年教师成长,做好传、帮、带工作,在师徒结对的基础上,要求徒弟每周至少听师傅两节课,师傅每周至少听徒弟一节课,同时规范推门听课制度,听课完后有真正意义上的交流和评课;
(7)进一步完善初三化学教学资源库、备课资料库、题库的建设,创建初三化学图库,充实学校教学网,充分应用现代教学技术。
3、进行课题研究,提高教科研水平
(1)在市教研室提供的课题《教师课堂教学行为变革的研究》的导向下,积极进行子课题《关于初中化学与“衣食住行”在知识能力方面的相互渗透的研究》的拓展研究,结合教材8、9两章的内容,组织学生进行材料、健康饮食、环境等方面的研究;
(2)加强课堂教学研究,积极撰写教育教学论文、教学片段、情景设计、教学案例、教学反思、学案等,在提高课堂教学能力的同时能多获奖、促使教师从“教书型”向“研究型”发展。
四、保障措施:
1、期初制定相应的切实可行的具体的教研组教学计划和集体备课计划;
2、教研组活动、集体备课定时间、定地点、定任务以确保教研组和备课组活动的正常进行,学校组织抽查;
3、借校、区、市各级的优秀教研组评比,对本组成员的教科研态度、教学实绩进行考核。
五、教研组主要工作安排:
周次
|
活 动 内 容
|
说明
|
一
|
分析研究上学期期末化学试卷,学习新课程标准,讨论、制订本学期工作计划
|
人人参与,集中智慧
|
二
|
讲座《如何评课》
|
教研员主讲
|
三
|
校研究课《常见的酸》
|
陈小燕上课赵骏主评
|
四
|
参加市教研活动
|
争取都参加
|
六
|
校研究课《第7章复习》阶段测试
|
高亚静上课陈小燕主评
|
七
|
与兄弟学校交流研讨
|
邀请专家和校外同行
|
八
|
参加市教研活动
|
争取都参加
|
九
|
中考第一轮复习开始
|
初三学生
|
十
|
新课结束考试,校研究课《试卷分析》
|
赵骏上课朱志慧主评
|
十一
|
参加市区初三化学教师中考教研活动
|
争取都参加
|
十二
|
课题研究活动
|
赵骏负责
|
十四
|
校研究课《专题复习》
|
朱志慧上课高亚静主评
|
十八
|
中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