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教研组成员介绍:
姓名
|
性别
|
年龄
|
教龄
|
学历
|
所任班级
|
其他工作
|
景建峰
|
男
|
34
|
13
|
大专
|
九(7)、(8)
|
九年级备课组长
|
王剑
|
男
|
34
|
13
|
大专
|
九(1)、(2)
|
|
孙明
|
女
|
34
|
12
|
本科
|
七(8)(9)
|
教研组长
|
张卫
|
男
|
31
|
8
|
本科
|
七(7)
|
|
王红燕
|
女
|
28
|
7
|
本科
|
八(1)
|
|
范玉兰
|
女
|
28
|
6
|
本科
|
九(5)(6)
|
|
马妹红
|
女
|
25
|
2
|
本科
|
八(3)(4)
|
|
高亚媛
|
女
|
29
|
5
|
本科
|
七(3)、七(4)
|
|
丁美华
|
女
|
28
|
5
|
本科
|
七(1)
|
|
庄严勤
|
女
|
28
|
5
|
本科
|
七(5)(6)
|
七年级备课组长
|
金菊
|
女
|
27
|
3
|
本科
|
九(3)(4)
|
|
孙亚燕
|
女
|
25
|
1
|
本科
|
八(2)
|
|
潘亭亭
|
女
|
25
|
1
|
本科
|
七(2)
|
|
李亚芬
|
女
|
27
|
5
|
本科
|
八(5)、(6)
|
八年级备课组长
|
严黎明
|
男
|
39
|
17
|
本科
|
八(7)、(8)
|
教导主任
|
二.指导思想:
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导下,深化数学教学改革,抓好抓实常规工作,规范教师的教学行为,加强理论学习,强化教科研意识,以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目标,扎实有效的开展工作。
三.教研工作的目的、任务
1.通过教研活动,努力提高自身业务素质和教学水平。
2.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和创新能力。
3.优化教学过程,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训练学生的思维品质。
四.本学期的教研组工作计划。
1、各备课组由备课组长负责继续实行集体备课制,切实发挥集体的作用,备课组要一星期集体备课一次,共同讨论备课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自己的观点,能给出每一节课课都是精品课。
2、继续落实青年教师“新能挂钩”、“以能带新”的结对子制度。原则上是一师一徒,对新教师要手把手地教,尽快使他们成长起来。
3、加强教研组的管理,狠抓组风建设,教研组长经常深入备课组,了解、检查本组的教学工作情况,每周对各教师的备课、听课情况检查一次,以便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4、充分利校级开设的公开课、示范课等要求无课的教师一律参加,发动教师积极参加听课活动,每两周开一次教研组活动,进行集体评课,集思广益。让每位教师都有收获!
5、初一起始年级要重视学生的习惯养成;初二年级要抓好基础教学,要面向全体,抓两头带中间,特别要重视做好后进生的补差工作 ;初三年级面临着升学考试,备课组教师要齐心协力,认真做好复习工作,其他教师也要关注毕业班级的
教学,献技献策,争取在中考中取得优异成绩。
6、做好本组教师的理论学习,如新课程理论,案例培训,如何撰写案例、课堂实录、教学反思、教学论文等。
7、各备课组搞好自编资料的积累和整理,做到分工协作,共同收益,并将每次期中、期末的复习卷、考试卷形成电子稿,逐步完善本组的教学资料库。
四、 数学教研组活动安排表
负责人
|
分管学科行政人员、教研组长
|
|||
本学期研究主题
|
学生学习习惯养成和学习方法的指导
|
|||
活动
内容
|
周次
|
内容
|
程序
|
讲座
|
2
|
五年以下教龄教师制订个人三年发展规划
|
|
七年级学生习惯养成
|
|
4
|
初中数学新生代展示课
|
听课、评课
|
|
|
6
|
初中数学九年级教学设计评比
|
评选
|
如何写教学设计
|
|
8
|
七年级、八年级学科擂台赛
|
全体数学组老师参与
|
|
|
10
|
期中复习研讨
|
备课组长负责
|
如何上复习课
|
|
12
|
安排两节九年级试卷讲评课
|
上课老师说课,一位老师主评
|
如何进行试卷讲评
|
|
14
|
新课标解读交流会
|
全体数学组老师参与
|
邀请校外骨干教师指导
|
|
16
|
备课组活动进度检查
|
教研组活动
|
|
|
18
|
青年教师阶段性小结
|
汇报
|
邀请校领导指导
|
|
20
|
各教师、备课组、教研组工作总结
|
教研组成员集体参加
|
邀请教研室领导指导
|
|
说明: 1.组内所有成员必须上1-2节研究课,所有成员必须参与并发表自己的意见。
2.研究课可同一备课组集体备课。
3.专题讲座必须充分准备并结合研究课进行。充分利用组内骨干教师,并经常邀请校外骨干教师或专家来指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