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使学生“人人达标”成为教师的自觉行动,形成为少数学生个别辅导的教学氛围,稳步提高学校教学质量,提升学校教育品牌,特制定以下三级教学质量监控网络。
一、一级监控:学校监控(主要由教学部门负责)
(一)严格执行市教委颁发的课程计划。
(二)健全教学工作管理制度,包括对教学工作各个环节的规定。
1、备课
教师在假期中,熟悉整册教材,并由备课组长负责,将整册教材的知识点进行排队整理,有的放矢地完成暑假三项作业,即备课修改、课后练习、出单元练习卷和单项小练习。每学期备课检查不少于两次。
2、上课
施行课堂教学磨课制,以备课组为单位,期初定出一至二节课,进行反复研究,使先进理念在教学实践中得到体现,形成“备课、上课、听课、评课、改课,再上课……”的新的教学常规,在反复研磨中提高整个备课组的教学水平。
3、听课
分管领导每学期听课30节,其中3节为拓展课,每周三为随堂听课日,与检查教案相结合,每周行政会议交流听课反馈;骨干、组长听课15节,在组内活动中带头评课,并能给其中的5节以上的课提出合理的建议;教师听课8节,有详细的听课记录。提倡在校园网上撰文进行课堂教学的讨论。
4、作业
由教研组和备课组根据学科和年级特点规范作业本类型、格式以及批改的要求;作业布置必须要有教研组和备课组的讨论,提倡分层作业;教师批改必须及时,原则上当天交上来的作业当天批改完毕并订正,特殊作业一周内完成批改,跟踪学生的作业必须面批。每学期作业批改检查不少于两次。
5、检测
(1)练习
分管领导做好练习卷的把关工作,原则上每个单元一张综合卷,每个单元一张基础小练习卷;教研组长和备课组长根据教学情况做好练习卷的修改和调整工作;任课教师做好练习卷的反馈和补习工作。
(2)监控
校长室每月一抽,抽查作业或教学效果;教导处期中、期末两次测试,对部分学生进行跟踪反馈,力图及时通报抽查情况(各班成绩汇总表);随时做好准备,接受市、区一级的质量调研,对在市区调研中超平均分的教师予以适当奖励,名列前茅者另行嘉奖。
(3)质量分析
教师在每次质量调研后做好质量分析工作,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逐类分析得失分的缘由,提出有效性措施。备课组长、教研组长、分管人员做好汇总和协助辅导工作,对相对薄弱的班级作面对面的交流,共同商讨下阶段教学整改措施。
6、教研
分管学科领导每周有计划参加各年级备课组教研活动(不少于一次),每月组织一次大组活动,指导和开展教法研究,会同备课组长组织好教学研究公开课备课、试教、评课。做好每月教研组工作情况书面鉴定,进行优秀教研组评优活动,评优结果在校园外网公布。
(三)每月召开教学例会,研究、讨论、分析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四)每学期分年级召开一次学生座谈会,了解教师的教学情况及作业量、批改情况。
二、二级监控:教研组监控
(五)负责本学科的教研活动,做到计划、时间、内容、小结四落实。
(六)教研组长牵头制定好任教年级学科知识点的重点训练项目,作为教研组第一次活动内容。
(七)教研组长负责检查学科任教教师备课、作业检查,有记录并及时反馈。
(八)班主任牵头组织任教本班学科的教师教研活动两次,探讨教学中的共性问题和学困生的辅导。
三、三级监控:教师自控
(九)教学人员严格执行学校教学常规要求。
(十)每学期听课不少于10节,认真作好记录,学期结束前一周交分管学科领导检查。
(十一)积极参加区、校组织的教研活动,出勤率力争100%。
教学质量监控制度
发布时间:2010-11-30
点击:
来源:
作者:佚名
![]() ![]() |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