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市新北区龙虎塘中学
一、初中英语校本课程实施的指导思想
以唯物主义认识论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现代教学理论为依据,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态,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英语作为实践性较强的学科,只有通过大量的听、说、读、写的训练,增加语言实践的量,学生才能获得 "为交际初步运用的能力"。英语活动课作为英 语教学的一种形式,能够给学生提供更多的语言实践机会,从而弥补课堂教学的不足,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对学生的个性特长发展有着积极作用。
二、初中英语校本课程实施的目的和原则
实施目的:以课程计划和初中英语教学大纲为指导,积极探索英语活动课的 内容与形式;通过活动课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热情,提高学生听、说、 读、写能力,拓宽知识面,努力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全面提高英语教学质量。 实施原则:
1.配合课内。活动课被列入课程计划,成为一项真正的教学活动,要做到有计划、有目的地与课内教学 配合,为全面完成教学任务服务。
2.学以致用。活动课要从学生的生理、心理及年龄特点出发,教学中努力 遵循初中生的认知规律及语言 教学规律,以学生的语言实践活动为主,把英语活动课真正上成语言实践课。
3.活动课内容要融知识性、趣味性、思想性于一体。
4.充分发展学生个性特长。英语活动课要使英语爱好者和有英语特长的学生有用"武"之地。通过活动课使他们充实知识、发展能力、增长才干,把他 们培养成学习、活动的骨干,去影响、吸引更多的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活动。
三、初中英语校本课程实施的主要做法
(一)整体设计,编写教材
根据新的课程计划的课时规定,结合各校实际,每学期单周上英语活动课(平均每二周上一节),并排入课表。为了增强活动课的目的性和计划性,我们还编写了英语活动课系列教材。教材内容主要包括活动主题(课题 )、教学目的、活动涉及的教材内容、活动形式、活动规则等。
(二)人人动手,做好课前准备
为保证活动课的质量,教师首先要认真备课、写好教案。备课时教师要认真地分析活动课教材,找准知识与能力的联系点,认真分析学生的知识水平,预测活动中学生可能出现的问题。在此基础上设计活动程序,写出活动(方案)(教案)。其次,活动课的主体是学生,学生在活动课中的活动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活动前的准备工作。对于不同形式的活动,均对学生 提出不同的准备要求。如:表演性质的活动课,教师宣布主题和要求,然后 求学生组成表演小组,课下根据主题要求及学过的课文动手编写剧本、组织台词、分配角色、自己组织排练;对于实践性质的活动课,只告诉学生活动课的主题,要求学生熟悉与某些话题相关的词汇及表达方式。
活动课的准备阶段虽然不是活动课的主体,但学生为了成功地参与活动,他们会认真准备。有的活动需要 记忆、背诵,有的需要动笔(编写剧本、串联台 词),更多的是台下相互对话表演,这无疑起到了巩固课堂教学的作用。同时学生在"温故"的过程中不仅知“新”,而且各项能力均得到了相应的提高。
(三)精心组织,上好活动课
英语活动课不同于一般的文化课,因为整个教学过程是以活动为主,在学生 认知过程中侧重于运用;作为活动课它又有别于以往的课外活动,因为它有明确的教学目的、一定的教材和活动形式,并以课的形式给予教 、学双方以一定 的约束。我们围绕提高学生能力,发展学生特长这一目的,从不同的角度探 索了活动课的教学形式。
1.室内活动课
室内活动课是根据活动的主题、目的,运用教材提供的语言材料,结合学生 知识水平,在教室里开展的有 助于提高学生听、说、读、写等交际能力的活动课。
我们英语校本课程的内容是由课堂、家庭逐渐向社会各方面展开的。因此,有很多内容就是谈论学生课堂、教室 、学校、家庭、社会交往的事,以这些内容为主题的活动课均可以放在教室里进行。另外,涉及教材的大量的角色表演、书面表达操作、英语阅读等活动课均可放在室内进行。
2.室外活动课
室外活动课是指在特定的交际环境(如运动场、工厂、果园、公园等)中,学生运用所学知识,依据活动 主题自主地用英语表达自己的思想行为的交际活动课。在室外上活动课,教师除了充当组织者外,还应加强语言指导和语言示范, 防止学生放任自流,注意出现 交际中断,负责解决交际活动中出现的各种疑难。
四、初中英语校本课程实施的内容
初中英语校本课程的开发是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三级课程管理体系的重要内容,涉及面广、门类繁多、任务繁重。根据我校实际,英语学科计划在以下方面进行校本课程开发:
1、家庭生活语言;
2、学校学习生活语言;
3、社会活动语言。
五、 保障措施
1、 将校本课程开发工作纳入学校课程,建立定期督查制度。
2、 组织实施教师学习校本课程开发的理论,理解精神,提高理论水平,组织实验教师分析成功案例,提高实践水平。
3、 保持实施教师队伍相对稳定,有计划地实施教师及管理培训工作,提高课程管理水平。
4、 注意实施中的形成性评价,加强实施资料的建档、积累、整理和分析,及时反馈到实验过程中去。
六、 成果及表现形式
1、 学生个性获得良好发展,教学质量全面提高,教师熟练掌握校本课程开发理论、方法,并具有较强的校本课程开发能力。
2、 形成学校完善的校本课程体系,编写校本课程教材。
3、 对校本课程、校本课程开发的相关理论有相当的认识,撰写校本课程开发的论文,收集典型案例并汇编成册。
4、 形成学校、家庭、社会综合教育网络。
5、 学校和教师制定的校本课程开发研究计划,撰写校本课程开发的研究报告。
2008年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