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只提供一个示例,相关知识可以自己到网上去搜索。
一、关于新课程的基本理论
1、如何理解本次课程改革的六项具体目标?
实现课程功能的转变;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切课程内容与生活和时代的联系;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建立与素质教育理念相一致的评价与考试制度;实行三级课程管理制度。
2、综合实践活动的性质和特点是什么?
综合实践活动是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的课程形态。这是一种以学生的经验与生活为核心的实践性课程。
特点如下:整体性、实践性、开放性、生成性、自主性。
3、新课程中教师角色将发生哪些变化?
从教师和学是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
从教学与研究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
从教学与课程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
从学校与社区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社区型的开放的教师。
4、新课程中教师的教学行为将发生哪些变化?
在对待师生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尊重、赞赏;
在对待教学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帮助、引导;
在对待自我上,新课程强调反思;
在对待与其他教育者的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合作。
二、关于教学方法
1、你认为在讨论教学应用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有哪些?你在解决这些问题上有哪些经验或教训?
突出问题有:讨论的问题设计缺乏层次;没有把握好讨论的时机;小组成员的分工不合理;教师的主导性丢失等。
在设计问题的时候,要考虑到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思维水平,难度适中,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时机的把握上,教师可以在以下情况组织讨论:学生提出有价值的探讨问题;学生独立思考出现困难;学生的意见分歧很大;揭示规律性知识;选择解题策略;解答开放性问题等。仔细成员的分工可根据具体需要进行,原则是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组内异质为小组成员内部之间帮助提供了可能,而组间同质为全班各小组竞争打下了基础。总之,教师在设计课堂讨论时,应精心安排,有所舍取,可要可不要的不安排;简单易行,一目了然的不安排;高深莫测,令人望而生畏,无从下手的不安排。要抓住讨论的契机,把讨论放在学习的重点和难点,放在学生易混淆处;难度要适宜,要放在学生思维的敏感区,使学生经过课堂讨论后都有所收获,有所发展。
2、讨论教学法的优点和局限的分析,给我们的教学提供了哪些启示?
优点:能够激发和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牢固掌握知识,学生能逐渐掌握讨论技巧,形成开放的胸襟和民主的态度,形成相互合作的团队意识等。?缺点:教学环境的局限,对教学管理提出了新的难题;教学时间的局限,花费的时间常较长;教学管理的局限,缺少教学经验的教师难以驾驭;学生人数的限制,大班的讨论组织是个难题;考试评价方法的限制,如何评估是教师面临的问题。
3、问题教学就是不间断的提问,一堂课提问越多越好,你是否同意这种说法?如果不同意的话,理由是什么?你打算在以后的教学中如何把握提问的节奏和频率?
不同意。在教学中,究竟是采用高频率还是低频率提问策略,最终取决于问题的类型以及教学现场的实际情况。一般说来,如果是师生对话,教师提问的次数可以多一些;如果生生对话,教师提问的次数可以少一些,否则可能扰乱学生的思维,影响他们参与的积极性。
4、从你自己的教学经历看,自主学习中学生需要做好哪些准备?教师又需要具备哪些前提条件?
自主学习的习惯——边读书边圈点批划的习惯、边读书边思考的习惯、凭借工具书解决问题的习惯、搜集信息资料的习惯、主动复习的习惯、规范的书写习惯、乐于读书的习惯、培养合作学习的习惯等。
激发学生主动参与意识 ,学生质疑、自主探索精神,倡导小组合作学习,要对学生的自主学习给与科学的指导
5、探究学习在实施中需注意哪些问题?
教师注意:1、面向全体学生,要尽量给每个学生探究的机会,并关注个别差异2、要注意在时间、空间、设备等方面为学生提供探究的支持条件3、探究问题的设计应联系社会实际生活3、注重发挥教师自身的指导作用4、要珍视学生已有的个人知识和原始概念,引导学生积极反思6、要注重分析探究中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7、要强调学生之间的合作和交流8、注意对不同学段的学生提出不同的探究要求。
6、什么是探究学习?请举例说明。
“探究”学习,即“在教学中创设一种类似于学术(或科学)研究的情境,通过学生自主、独立地发现问题、实验、操作、调查、信息搜集与处理、表达与交流等探索活动,获得知识技能,发展情感态度,培养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学习方式和过程”。如:教学《白杨》学生可以抓住重点词语探究,可以抓住爸爸的三次“沉思”:想一想,爸爸在什么情况下沉思,沉思什么?具体是怎么想的?你是通过哪些句子读懂的?(“一思”眼前的白杨,体会白杨高大挺拔的特点;“二思”胸中的白杨,体会爸爸扎根边疆的心意;“三思”未来的白杨,体会孩子们在边疆成长。)
7、你认为,当前课堂上的合作学习存在哪些问题?
答:当前新课程起始阶段中的小组合作学习不同程度存在“花架子”和“假繁荣”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活动安排不充分,学生能做的事没让学生做。第二,视小组学习为小组交流,只讲不写。第三,小组内学习时间太少,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被大量剥夺。第四,不该分工的分了工。第五,团团围坐成摆设,小组学习有名无实。第六,角色轮换周期长,“优生”“独舞”唱主角。第七,离开课文讲迁移,舍本逐末,漫无边际,学生预习失去依托,有的甚至上成了政治课。第八,座位设置老一套,不运用小组学习的学习方式,我行我素,雷打不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