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构和谐师生关系 绽放奇异教育之花
发布时间:2010-11-26   点击:   来源:   作者:颜梅英

 新北区“构建和谐师生关系”论文评比

内容摘要:构建和谐师生关系是时代发展、教育改革的必然。和谐师生关系的核心是师生心理相容,心灵的互相接纳,形成师生至爱的、真挚的情感关系。它的宗旨是本着学生自主性精神,使他们的人格得到充分发展。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如果师生关系处于一种平等、信任、理解的状态,那么它所营造的和谐、愉悦的教育氛围必然会产生良好的教育效果;从学生的发展角度看,拥有交流能力、合作意识是事业取得成功的必要条件。优化师生关系可以为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与综合素质的提高打下基础。

关键词:和谐、热爱、尊重、研究
 
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教育理念,提出了教育是“为了一切学生发展”,改变了学生在师生关系中的从属地位,要彻底打破原有“灌输”式的教育方式,对各课程制定新课程标准,教师按课程目标设计教学方案,引导学生用已有的知识建构新知识,在这一过程中,学生成了建构知识的主体,教师则是为学生建构知识铺路搭桥的引路人。这就要求教师不但要有丰富的学科知识,而且还要以平等的心态与学生不断地沟通、交流,彼此尊重共同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
心理学认为,师生沟通是一种人际沟通,人际沟通是人与人之间的信息交流。由于人际沟通的主体是活生生的人,具有自主的心理活动,交流的信息包括观念、思想、情感等多个方面,因此人际沟通过程会受许多心理因素和心理规律的影响,认识并分析这些因素和规律,有助于提高或改善师生沟通的效果。在师生沟通中,教师处于沟通的主导地位,因此,教师的教育观和沟通观,社会认知能力与自我意识水平以及沟通的态度和技巧等,都会直接影响沟通的效果。
师生关系是教育过程中最基本、最重要的人际关系,师生关系的好坏,直接影响着教育工作的效果。“亲其师、信其言、乐其道”。心理学研究表明,任何知识活动都是在情感的影响下进行的,情感是维系集体和师生和谐关系的纽带,能使受教育者产生亲和感。创建新型的平等、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是现代教育的基本要求,也是实施新的课程标准对教师的基本要求。
在几年的教育教学活动中,我体会到要构建和谐师生关系应注意以下几点:
1、要热爱学生。
“教育不能没有爱,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爱是教育的灵魂。只有热爱学生,才能正确对待、宽容学生所犯的错误,才能耐心的去雕塑每一位学生。刚做班主任时,面对那些只求混到一张中专毕业文凭的所谓的“差生”我一直不知道怎样才能让他们能够认真点学习,不知道怎样让他们有集体意识。直到我发现一位老教师经常利用休息时间与那些学生交谈,把他们请到办公室对他们进行认真地辅导,开展学生感兴趣的、有积极意义的活动,并在其他老师面前表扬他们。慢慢地,让人惊喜的事情发生了:这些学生竟开始主动问老师问题了,迟到的现象少了,上课不再病恹恹了,成绩也有了一定的提高,班级风气有了极大的转变。看到那些学生的进步我才发现原来爱学生虽然很难但它是多么的重要。
2、给学生以尊重。
尊重比热爱更为重要。因为给学生以尊重学生才能感受师生的平等,才能感受自尊的存在。一旦他们认为失去自尊他们就会失去向上的动力,精神的支柱,由此导致消沉。反之,他们就会获得向上的动力源泉。记得在一次篮球赛中,我班仅有7名男生,其中宋同学个子小,左手有残疾,但是他却很爱打篮球,我提议每个男生都有上场的机会,不管输赢,拼出我们班的精神。在赛场上,我充当了最热情的拉拉队队长,带领班级女生为他们加油鼓劲。虽然我们输了球,但是却赢得了团队的拼搏精神。宋同学也因为这次参赛而改变了精神风貌,在他脸上看到了更多的灿烂的笑容。采用一切的方式肯定学生,赏识学生,收获的将是更多的欣喜。
3、对学生要有研究。
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讲的“尽可能深入的了解每个孩子的精神世界——这是教师和校长的首条金科玉律”。只有了解学生的社会、家庭背景、个性差异、兴趣爱好、心理变化、发展特点,我们才有与学生相处的基础。05年带的班里有一个家庭很特殊的女生,父亲早早去世,母亲残疾,丧失劳动能力,还有一个抱养的有先天心脏病的姐姐,一家的生活来源仅靠最低生活保障金。生活的艰难使她异常的坚强懂事,我知道任何的怜悯都是对她的伤害,所以每一次帮她申请困难补助我都暗暗帮她做材料,办理所有的交费手续。在《让爱插上翅膀》主题班会中,她平静地讲述她的故事,却打动了所有的同学、老师、家长,看着那一双双含着泪水的纯净的眼,看着那一张张受震动的脸,我无比欣慰。她已经走出了自卑的阴影,家庭的困难已经成了她的一笔财富。而她的同龄人也从她身上收获了什么是坚强,什么是勇敢地面对。
4、让学生当主人。
知识最终要靠学生自己去掌握,做人最终要学生自己去做。这就决定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因此应该让学生主动参与实践,学会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成才,才能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全面展示。多年班主任工作中我都采用班干部轮流竞选制,让更多的学生参与民主管理,提高学生的积极性,自律性,培养了学生各方面的素质,收到良好的效果,避免了师生间被动的关系。
5、改变自己。
师生关系是对立统一的,教师处于矛盾的主要方面,在运动变化中起着主导作用。因此,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关键在于教师。作为教师首先应该结合自身的工作转变观念,加强自身修养,提高师德素养和教学能力,以高尚的品格和过硬的素质去感染学生,征服学生。很多教师就是因为这点让他们每到一个新的班级都会获得学生的一片欢呼。其次,应该做好角色的转换。在素质教育中教师不再是独奏者而应是伴奏者,舞台的中心应该是学生,教师的任务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而不是学生的监督者。
和谐师生关系的确立更多的有赖于教师自身观念的更新和素质的提高,人格的不断健全和完善;有赖于教师对学生无微不至的爱和时时刻刻的尊重。和谐师生关系的确立有利于提高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双方积极性和创造性的发挥;有利于形成师生互动、充满活力的教育环境氛围;有利于提高教学信息传输的效度和速度,提高教学质量;是有效地进行校本教研活动,实现构建和谐学校的必要条件。
相信和谐师生关系的建立将会迸发出强劲的教育能量,促进教育效果的不断提高。
参考书目:《现代教育思想专题》 《语文课程标准》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附件:

    Copyright? 2003 - 2018 常州市新北区龙虎塘中学 版权所有
    地址: 常州市新北区龙虎塘街道北街168号 邮编:213031  苏ICP备10201501号-2
    苏公网安备 320411020000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