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北区“构建和谐师生关系”论文评比
【内容摘要】国家的兴衰,取决于教育;教育的兴衰,取决于教师。教师是立校之本,而师德则是教育之魂。从古至今,在人们心目中,似乎很难找出比教师更受敬重的职业。只要用真诚的心去感化学生,用真诚的爱去引导学生,只有真的爱学生才能当之无愧地说爱教育事业。著名教育家斯霞曾经说过:“要使学生的品德高尚,教师自己首先应该是一个品德高尚的人。”教师是学生的一面镜子,言谈举止,为人处世,衣着穿戴……都是学生私下议论的话题。为人师表不能说一套做一套,应严以律己,言行一致,表里如一,成为学生的表率。孔子说得好:"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关键字】 师生关系 师德
很多老师看到我都会问:“高老师,你的学生怎么那么喜欢你啊?”熟悉我的同事们都知道我性格温和,对学生的教育大多是和风细雨型的。因此很多人都认为我和学生关系好是因为我的性格温和,其实,这只是一个方面,而且过度的性格温和未必是件好事,甚至可能出现管不住学生的现象,这是我的经历告诉我的。工作几年来,能和学生像朋友一样相处,回忆和他们相处的每一天,有很多感慨。
事实上,与学生关系的好坏不仅仅从老师的性格上来下判断,性格再好的老师,也会有发火的时候。性格温和或者过分严厉的老师都不可能和学生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现在的学生普遍比较早熟,他们已经完全有了区分好坏的标准,这个标准因人而异。不管什么样的老师,只要能准确地控制好自己的情绪,都能处理好和学生的关系。然而,情绪一方面是由自身性格控制,另一方面就和老师的师德有很大的关系,前者是受个人因素影响,而师德却是后天培养锻炼的,所以,我深深觉得老师的师德在建立与学生之间的和谐关系时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只有在师德中才能体现老师的自我价值。
邓小平同志说过:“一个学校能否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合格的人才,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关键在教师。”教育的目标是“德才并重,以德为主”。具体的归位,就是依靠自己良好的职业道德去影响每一位学生。在我看来,道德的好坏并无严格的法律依据,它随人们的思想观念体现于非正式的舆论之中。道德立于心、工作成于手。作为一名教师就应该现身说法、以身示范,培养自己良好的师德,在师德中体现自我价值,实现良好的教育目的。教师自身的学识与道德水平即师德,在潜移默化中直接或间接的影响着学生,也影响着学生对他的看法,进而影响着师生关系。
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崇高的事业。人们常把教师比喻为"红烛"、"人梯"、"春蚕"、"铺路石",都意在表达教育这一职业的无私和伟大。从执教之日起,我就对教师这一职业有了充分的思想准备,决心把自己的全部心血奉献给自己喜欢的教育事业,象陶行知所说的那样:"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无论何时,都理直气壮地说,投身教育事业,我终生无悔。工作几年来,我不断努力,培养自己各方面的能力,把重点放在与学生的良好关系建立上,送走了一批批朋友一样的学生们,感到很自豪。我很喜欢这样的和谐关系,也快乐于有这样的关系。这都得益于师德的培养,作为教育工作者,良好的师德是前提。
首先,良好的师德有利于在学生中树立好的形象,从而更利于对学生的教育。我认识的一名教师一次因最后一节课单独辅导学生练习,托堂了几分钟,那时天黑的比较早,这时,某学生站起来说:“你耽误了我们放学时间”。教师听后,并无不满,而是公开向学生道歉,然后就放学了,他单独把题目讲完了也让那个女孩早点回家了。以后该老师上课时,学生就觉得老师是很有素养的人,学生也不会因为一点小事和老师顶撞了。尤其作为班主任,在训斥学生的时候应尽量避免在所有同学或老师面前,如果你在那么多人面前把一个学生训斥得一言不发,那以后在和该学生的关系上一定不会处得很好,而且他还可能把情绪带到课堂上,从而影响你的教学,这样的细节有很多,教师的素质体现在生活中的点滴上,如上述教师无爱生之心,当场骂学生不懂礼貌的话,恐怕很难让学生敬服、理解,以至于对以后的上课状态、心理反应和师生沟通都会产生负面影响。
其次,良好的师德有利于教师的自身发展,更利于对学生的继续教育。一位具有良好师德的教师,才会努力不懈的坚持自我教育,使自己的专业水平不断提高,进而纯化和完善自我。具体表现在,经常进修、加强专业教育、精通本学科的专业知识、扩充知识面、开阔视野、拓展思路、提高教学水平,增强教学效果。如果我们老师能以积极热情的态度对待教学和学生,那么学生才会同样的对待老师、对待学习、对待生活,这样才会使学生更加尊敬老师、热爱上他的课,热爱生活,师生关系也因此得到加强,对学生的继续管理和教育也有更大的帮助。不要因为一件学生的小事而耿耿于怀,要充分相信学生的判断是非的能力,我们的一言一行总在学生的视力范围之内。
身边总听到有些老师抱怨学生怎样的不好,不听话,其实这些学生并不是上所有课都不认真,他们往往是针对不同的老师。观察几个学期末的教师满意度测评表,我发现了这样的规律:有两种老师的支持率都不是太高,一种是平时对学生不怎么关心,也不经常走入学生中去的老师,学生普遍认为这样的老师不受欢迎;另一种是过分严厉的老师或“软弱”的老师,学生的意见也很大。说明这两种类型的老师和学生的关系并不融洽。现在的独生子女比较多,他们接受不了各种不平等的待遇,老师的一言一行都直接影响着老师在他们心目中的地位。只要老师在一次具体的事情上表现出了良好的师德,学生都会牢记于心,相反,只要你一次做得不好,有失做老师的身份的话,同样会被学生深深地记在脑海中,在以后处理学生的问题上就有可能起不到说教的作用,从而影响了师生之间的关系。
第三,良好的师德更利于学校的后续发展,利于更好的师生关系的发展。个人师德不好,虽然有时会在小范围里造成"一个臭鸡蛋毁了一锅汤"的坏影响,但毕竟还只是小范围的事。教师群体如果风气不好,特别是与社会上的不良风气沆瀣一气,其危害性就大了。这时的师德问题就演变为整个教育行业的道德问题,这时的不良师风就演变为教育行业的不正之风了。一般说,世风日下,必然行风日下,行风不正,必然师风不正。如果一个老师的师德受到了歧视,那么他势必会在他的周围形成不好的影响,从而影响了他的正常教学,与学生的关系就要打折扣。如果学生都在背后对某个老师指指点点,那么老师的威严也受到了质疑。
当老师的都知道,在每个班里,都有所谓听话的孩子和淘气的学生。那些听话的孩子,不用我们多说,只要你的一个眼神,一个动作,他就心领神会,能认真的按照你的要求去做;而那些淘气的孩子呢,课上课下都不能严格按照你的要求去做,不管你用什么方法来对待学生,他顶多当时敷衍一下,过后又忘了,面对这样的问题学生,尤其一个有几个这样的学生,真的需要从老师的师德上去研究,如果一味地谩骂,训斥他们只能起到相反的效果。
我班有个女生,性格比较倔强,上课经常讲话,几乎每个任课老师下课后都要到班主任这来告状,而且最后发展到上课时只要听到她那边讲话的声音,老师第一个就会认为是她在讲话,脾气坏点的老师还会先骂了再说,只是这个女孩已经习惯了被责骂,不管是不是她在讲话影响课堂,她都会用凶噩的眼神看着你,内心肯定会对这个老师有意见。后来有一次上我的课,我看到了整个讲话的过程,那次真的不是她主动讲话,而是她旁边的女孩故意影响她,她忍无可忍了才大声说话。我并没有马上训斥,而是认真的教育了她旁边那位学生,并把该同学的优点在全班进行表扬,事后我从她眼睛里看到了理解与信任。后来的每一节课我都看到了一个不一样的她。这件事给我最大的感触就是,无论在什么时候什么场合都要冷静,每个学生都是我们的朋友,都有他们的优点等待我们去发现。
好的师德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努力。
首先是尊重。
爱心,是燃烧的火,会让绝望的心灵重新点燃。作为教师要像爱护自己的儿女一样热爱学生。在日常工作中,深入学生与学生打成一片,应事事注意,时时留心,观察每一个学生。当学生在生活上遇到困难,学习中失去信心时,教师应给予慈母般的温暖和帮助,以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当学生体验到你的爱心,他们就会直视困难,努力克服生活和学习上的困难,扬起理想的风帆,乘风破浪,勇往直前。
当班主任的,似乎都有这样的经历,每当面对新学生,总是充满了希望与热情:希望他们很乖、很听话,不给自己增添麻烦或不愉快;希望他们不但成绩优秀,而且在各种活动、评比中也处处表现优秀。所以老师对自己的班级、自己的学生事事热心、处处留心,关心他们的学习、生活、思想、甚至学生的一举一动。可是事与愿违,事情往往不是那么美好。一点失败,一点挫折,一点失望还是正常的,还是充满希望和热情。可总是失败,总是挫折,总是失望,会怎么样呢?比如:学习成绩不理想,集体活动拿不到名次,个别学生总是不听话,天天有事情发生,任课老师经常来告状,家长时时找上门……会怎么样?在学生面前老师也许就变成一个老凶婆,大恶霸了,时不时就破口大骂,动不动就来一个狗血喷头……特别是看到添麻烦的总是那么几个人,那种所谓的问题学生:成绩不好,思想又不好。所以总是掩饰不住自己心头的愤怒,随意公布学生的分数、成绩、名次,甚至退步的名次,有时还就学生的分数或成绩进行讽刺挖苦。上课、下课、大会、小会、有事、没事都点名批评。一些骂人的话总是脱口而出,或者常常采取各种手段惩罚他们……
我们尊重学生的人格,这是教学的前提,用满腔的热情和希望去面对一个个活泼可爱的孩子。在面对各种各样的学生时,即使有困难、挫折、失败、失望,也不要气馁、不能放弃。当我们真的把学生作为朋友、孩子,会觉得一次次严厉的批评比不上一次推心置腹的促膝长谈;一次次的勃然大怒比不上一次心平气和的晓之以理;一次次跑上跑下处理班上焦头烂额的小事,不如一次亲自登门拜访家长,与科任教师进行交流……,一次,两次,可能会有失败、失望。但是十次、百次呢?我想不会再有了!用我们的热情和希望再加上科学的方式与方法,我们终将赢得最后的胜利!师生之间的关系也会得到很大的改善!
其次是宽容。
宽容并不等于纵容。如果一味心慈手软,疏于管理,致使纪律涣散,无所顾忌,有令不行,有禁不止,这是无能的表现,以后学生对老师的态度也会有所改变,在学生面前的威信也会降低,势必会影响师生之间的关系。雨果说过:“世界最广阔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广阔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广阔的是人的心灵”。俗话说,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当然更没有完全相同的两个学生。不论过去现在还是未来,只要有人类存在,人的个体差异,个性差异与价值取向的多样性就存在,对待每个学生都应该有一颗宽容的心。
作为教师,对学生要宽容,豁达,教师要同情那些缺少天赋,在生理上有某些缺陷的或者成绩差,或者犯了错误的学生,用同情心去唤醒学生的上进心,自信心和自尊心,帮助他们清除自卑感,排除他们的烦恼和悲伤,用热情和温暖鼓励学生充满信心地学习和生活。当遇到学生“顶牛”“越轨”时,教师应放下“师道尊严”的架子,设身处地为学生着想,三思而后行,尤其需要有自我批评的勇气和精神,也许学生的“顶牛”“越轨”正是学生创新思维火花的萌发,作为教师要小心呵护,这样才能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在我毕业的学生中,很多和我保持联系的都是平时被我喊到办公室说教的调皮学生,他们对我当时对他们的教育方式心存感激,这对我以后的班主任工作奠定了更坚定的信念。
第三是平等。
学生十分重视老师对他的评价,对于学生来说,教师的认可应该是意义最为深远的。教师与学生关系的亲疏,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教师教学目的的实现。要取得真正的效果,还必须建立一种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这种平等关系是人格上的平等和心灵上的平等。
老师要耐心听取学生的话语,真诚的发自内心的对学生的陈述作出反应。这种反应不能是指令式的,而只能是在客观分析的基础上。投入老师的欢乐、欣喜、同情乃至失望等情感,引起学生的共鸣,达到相互理解和沟通。谈话方式因人而异,但必须体现出平等友好。尊重学生的人格。任何一种交流都要避开声音嘈杂,人群聚集的场合.要选择在清静、和谐、轻松的环境中进行,如果涉及到学生个人隐私或道德品质的话题,则要在无人干扰的场合下进行,以维护学生自尊的需要。交谈时,切忌老师坐、学生站,甚至老师边批改作业边谈话。这种地位上的不平等,只能加重学生自卑或逆反心理,即使老师讲的句句是真理,恐怕也很难打开学生心灵的窗户。这种谈话方式能使学生放松警戒、消除疑虑,觉得自己的人格受到尊雹,精神上得到支持和鼓舞。学生可以对老师提意见,讲跟父母的关系,讲对现实生活不理解的问题。长期这样,师生情感加深,亲密相处,关系融洽,老师的意图,教育的目的都能较好地达到,师生关系好转,使班级形成一个优秀集体,学习成绩也明显提高。
有句谚语: “漂亮的孩子人人喜欢,而爱难看的孩子才是真正的爱。”著名教育家乌申斯基说过:“在教育中一切都应当以教育者的人格为基础。因为教育的力量只有从人类人格的活的源泉中涌现出来。”“只有人格能够对发展和形成人格起作用。”由此可见,只有从人格上尊重学生,才能建立起平等的师生关系,只有建立起平等的师生关系。才能进一步增强师生的情感交流。这是中学教育中一个十分重要的原则问题。
在平淡的教学生涯中,我们在处理学生问题上一些似乎微不足道的小事,却能改变学生的心理趋势和生活轨迹。我始终深深地记着与学生相处的每一件小事,它们始终是我教育生涯的永恒财富,也是刻骨铭心的经历。深深体会到尊重、宽容、平等是沟通师生感情的桥梁,而做到这三点,是教师师德最好的体现,我相信在我的教学生涯中,我会带着这三个财富坚定地走下去的。
参考书目:1、《新课程标准》2、《师生沟通技巧与建立新型师生关系实用手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