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班级文化建设的途径
如何建设班级文化,我们的抓手在哪里?由于文化如风,无处不在,无时不有,让人感觉到什么都可以靠上边,成了“文化是个框,什么东西都可以往里面装!”。要结合班级建设抓住重点,我按照班级文化建设的三个层面来梳理我们的途径,提出以下9个方面的重点,仅供参考。

包括目标、理念、行为准则等。
班级精神往往用标语的形式表达,而体现在学生日常的行为方式和精神状态。
附1:班级精神的分类整理
①班级目标类
不仅是开创,而且要闪亮(高2007级VCE班)
无须扬鞭自奋蹄,唯愿攀顶九天高(高2006级9班)
展理想翅膀,铸树德辉煌(高2007级13班)
追求卓越,拒绝平庸(光华校区高2010级2班、16班、24班)
②班级理念类
热情似火,勤学好问——班风(高2007级3班)
自信、自理、自尊、自强(高2007级5班)
成人、成才、成功;正气、才气、大气(高2006级1班冯蓉)
团结、细节、永不言败(高2008级5班)
和班集体一起欢呼的感觉真好!(光华校区高2010级16班)
③方式方法类
好习惯,好人生,好过程,好结果;好方法,好效果,好态度,好未来(高2007级8班)
多想,多做,多记;净心,静心,尽心(高2007级3班)
不为失败找理由,要为成功找方法(高2007级5班)
过程精益求精,结果不必担心(高2007级6班)
理想=决不放弃×学习时间+1/2正确方法×学习时间2(高2006级5班)
一年之中务求不虚度一日,一日之中务求不虚度一时;要向大目标走去,就得从小目标开始(光华校区高2010级20班)
开始是你造就习惯,后来是习惯造就了你;在卓越的环境追求卓越,你将会变得更卓越。(光华校区高2010级22班)
一切取决于自己(光华校区高2009级10班)
精心谋事,精细做事(光华校区高2009级9班)
赶超时间,立即行动(光华校区高2010级15班)
细节决定成败,过程铸就辉煌(光华校区高2010级16班)
④诗词名言类
世事我曾抗争,成败不必在我(高2006级3班)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高2008级3班)
“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高2008级10班、高2010级12班)
淡泊明志,宁静致远(光华校区高2010级18班)
附2:班级精神建设注意事项
1、有文化内涵
以下两条过于功利而显得文化层次不高:“十年寒窗,岂能功亏一篑;日夜苦读,只为金榜题名”、“听说听教养成好习惯”。
2、有特色亮点
树德中学班级文化建设个性突出,寓意深刻。
同样是9班,高2006级9班班训是“无须扬鞭自奋蹄,唯愿攀顶九天高”将班级精神和班号融为一体,而高2008级9班提出“历久弥新老酒,地久天长重九”。
高2006级5班的班训是“理想=决不放弃×学习时间+1/2正确方法+学习时间”,明眼人一看就知道班主任是物理老师。
3、要形成共识
2005年,树德中学邀请“疯狂英语”创始人李阳到学校做报告后,全体学生为李阳奋斗经历所感动,十分认同疯狂英语所“代表着人类超越自我的精神,代表着对理想的执著追求,代表着对事业忘我的全情投入,代表着不达目的决不罢休的激情”。高2007级5班班主任李丹乘机引导教育学生,形成班级共识“全力以赴,坚持不懈——李阳老师成功秘诀”张贴在教室里。
4、要针对变化
根据高三后期容易浮燥和吃苦精神差的情况,班主任都很重视营造针对性很强的班级文化氛围,高2006级12班教室前方是“坐下来,沉下去”,教室后方是“打败一个永不放弃的人是不可能的”,教室左右两边分别是“耐心,信心,加疯狂行动等于成功”、“别琢磨如何成为天才,别处心积虑地想变得聪明起来,要相信勤奋、毅力和决心”。高2006级11班是教室前方是“沉着自信,备战高考”,教室左右分别是“抓紧抓实每一分钟,实现咫尺梦想”;“听必练、练必实、错必纠、疑必问”。高2006级2班则很简洁,只有一句“抗疲劳,抗烦燥、抗无所作为”,针对性强,很实用。
针对城市学生和独生子女的特点,各班进行针对性教育引导,“如不怕苦,苦三年,怕苦苦一辈子”(高2008级7班);“不要面对晚霞叹息,要迎着晨光学习” (高2008级1班);
2、向上向善的班级风气
包括对集体的认可程度、学生行为方式、考风学风等。
例:运动会报名、作业是否抄袭、上自习的专注程度、着校服情况、学生发饰服饰、早晨进教室学生是否主动交作业主动读书、做操是否动作到位等等。
这些体现在细微处,往往被注重“抓分数”的班主任所忽略。
案例:为什么李桃老师、冯蓉老师所带的班在课间操集合是每次都是最快?
3、积极文明的班级舆论
包括学生认识和判断事物的思维方式和能力、非正式群体的影响力、学生意见的表达方式等。
班级文化建设要注意加强对班集体消极舆论的引导。
我们经常听到这样的消极舆论“××同学的爸爸是吸毒的,不要跟他玩!”“高一离高考还早,先玩玩再说,等到了高二再学习也不急!”“××穿得太土,讲课肯定不行!”“班主任根本没征求我们的意见,只是给听他话的几个班干部商量了一下就制定了这些制度,不要管他!”“听说××同学的爸爸给班主任送了礼,所以才当上班长的”等等。
消极舆论往往通过行为来表达,其表现有显性的,如扰乱课堂秩序、损坏公物、鼓倒掌、喝倒彩等,也有可能是隐性的“不作为”,即不做该做的,如集体逃课、逃避劳动、不做作业、不参加集体活动等。行为形态是消极班级舆论发展到一定程度的产物,是班级舆论的激烈表现形式,对班集体具有一定的破坏力,因此,班级管理者应该深入班级了解情况,及早发现、引导和化解消极班级舆论,尽量避免集体性消极行为的发生。
面对消极班集体舆论,班主任不能置若罔闻,不管不顾,否则消极班集体舆论如星星之火,呈燎原之势而使班集体的“正气”树立不起来。若在消极班集体舆论萌芽和形成阶段不加处置,一旦形成气候,不仅难以处置,而且会造成很大的负面影响。
也不能简单地施以铁腕,强力打压。一般说来,教师所代表的成人文化与学生所代表的青少年文化之间存在着一定的错位,师生之间的文化交锋如果以代表成人文化的教师动用权力打压来收场,这很容易引起学生的反感和对立,容易导致师生之间产生隔阂,关系紧张,对班集体的长效管理十分不利。
最好的办法是因势利导,积极疏引,主动化解。教师要作出更多的努力,尽量以平等协商者的身份与学生对话,对学生的文化观念和行为方式多一些宽容和理解,不要高高在上俯视学生,不要滥用角色所赋予的权力来压制学生。
①加强信息沟通,遏制消极舆论发生
信息沟通渠道不畅、信息传递不及时,是流言滋生、谣言散播、师生误解是产生消极舆论的主要原因。因此在工作中,班主任既要留意学生的意见和想法,想方设法了解和收集“民意”,也要及时地把学校的信息、自己的观点传达给学生,以求得双方信息的通畅交流,观点的充分磨合,做到“沟通无限,信息对称”。特别是一些敏感事件和突发事件发生后,要在第一时间向学生通报情况,保持信息沟通的快速、透明,不给谎言、流言和谣言留有生发和滋长的空间。
②进行积极舆论导向,提高学生免疫力
班集体不是处于真空状态之中,作为班集体构成的主体,学生虽然涉世未深,但还是会受到无所不在的社会潜移默化的影响。而且,正因为学生涉世未深,在面对社会和成人的不良舆论时,他们缺乏必要的辨别力和抵抗力,受影响的程度往往比成人要深。
案例:关于对“同学作弊是否应该揭发?”讨论的思考
本次班级讨论有一个很有趣的话题——同学作弊是否应该揭发?
众所周知,考风是学风的风向标,考风决定学风,抓考风建设是学校德育的重要内容。
然而,考试作弊是一个很难克服和杜绝的“猫和老鼠游戏”,任何学校,不管是小学、中学还是高校,不管是国内的还是国外的,都不同程度的存在考试作弊。
一场关于“同学作弊是否应该揭发?”的讨论或许能给我们一些有用的启示。
大多数发言的学生坦言不会揭发考试舞弊的同学,结论一致,但理由不尽相同:害怕报复;对朋友应“讲义气”,要“两肋插刀”;同学平时对我不错,不能“翻脸不认人”;作弊不是大不了的事,没必要“小题大做”;“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只要自己不作弊就行了;就算他这次考得好点也没关系,高考他无法作弊,只要我学得好,高考就是我的天下;树德中学对考试作弊处理很严,下来提醒他就行了;朋友之间应保守秘密……
同时,主张揭发考试作弊的同学的理由也很多,如看不惯这种没品性的行为,不说“如鲠在喉”;真的好学生不仅不应该作弊,还要与作弊行为做斗争;老师知道真相后会批评;影响考试排名,心情不爽;不揭发他,对自己,对其他同学不公平;不揭发就是纵容,纵容就是对他不负责……
讨论时,各抒己见,畅所欲言,针锋相对,颇有火药味但不失尊重和宽容。
参与讨论的同学发现自己的答案与别人不同,或者答案相同而理由又不同,自然会产生探索的欲望。他们在争辩中不断地思索别人所提理由的合理性和不合理性,去反省自己立场和观点,必然打开思维,学会权衡、取舍和判断,必然会得出比自己更充分的理由和更正确的道德推理方式和结论。在争辩中思考,在思考中修正,在修正中重建,在重建中提高道德认知能力和水平。
另外,我认为即使学生可能不按照老师预想的方向去形成诸如“毫不犹豫地制止!”“向老师揭发作弊学生”等观点,毕竟在现实生活中敢于向老师揭发学生作弊的事很少,但至少在场的学生会形成“作弊可耻”、“作弊有很多人会发现,风险太大”等认识,从而羞于作弊,耻与作弊,惮于作弊,也达到了减少作弊的保底目标。
道德教育要多一些这样的“辩论”,提高学生的道德判断力。
③化解消极舆论圈,切断消极舆论来源
舆论圈是指有相同舆论兴趣、持一致观点看法的人所自动形成的舆论传播和交流群体,是“舆论在社会中的最小单位”。在班集体中,围绕着消极舆论人,往往会形成一个个消极舆论圈,如悲观者舆论圈、厌学者舆论圈、偏激者舆论圈、不良习惯者舆论圈等等。对于这些消极舆论圈,班主任必须密切关注、深入分析,及早寻找合理的对策,或阻断舆论源,或转化舆论人,或分化舆论群。班主任要辩证认识消极舆论人的舆论导向功能,在教育转化的同时,弃其所短,用其所长,利用他们在班集体中的号召力,引导他们在班集体舆论建设中发挥积极作用。
4、健康和谐的人际关系
包括师生关系、学生间的关系,甚至延续到寝室。
师生关系:以爱心为基础,以宽容为保障
学生关系:以“和谐竞争、互助团结、真诚豁达、健康文明”为方向;重点:处理好异性交往的度、消极的非正式群体的引导和分解、保护弱势群体等。
5、丰富有益的班级活动
包括以班级层面的活动,如晨读和班会课等;学校层面的活动,如12.9歌咏赛、运动会等。
注意:立足长远,不要怕活动耽误学习;把握好老师介入的度;注意娱乐性和教育性的关系,学生并不拒绝“严肃”(高2010级21班关于感恩的主题班会)。
6、清晰具体的班级制度
包括清洁制度、日常行为规范管理、班级评价等。
制度、管理、规定等词眼似乎给人“硬”、“冷”、“死板”等消极感觉而影响其作用的发挥,而班级制度要“以学生发展为本”去制定和实施制度,实行人性化的管理。
技巧: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相结合,制度的内容和实施方法的确立要充分听取学生的意见;要立足学生长远和近期发展相结合;内容不宜多,但有开放性;措施不宜空而要可操作性强;具体实施注意在公平的前提下原则性和灵活性相结合。
案例:熊老师关于手机使用、学生着装、校园保洁、诚信迎考等一些制度的讨论和辩论。
案例:王老师关于某学生迟到的处理办法。
7、高效可行的运行机制
建立公正透明的班集体事务处理机制包括班级运行的程序、要求、反馈及调整方式等。
班集体事务是学生的公共事务,关系到学生的切身利益和班集体的良性发展,是学生关注的焦点。如果在班务处理中存在暗箱操作和不公正现象,或者无视学生民意“独断专行”和“越俎代庖”都侵犯了学生的知情权和参与权,既不利于学生健康成长,也不利于班级建设。因此,在班务处理中,班主任应力避“代劳”,由操办者转变为指导者、协调者,指导学生制订出一套合理的班务处理规则和程序,然后让他们依照规则和程序自己处理。规则和程序可以有效地约束事务处理者(主要是班干部)的行为,从而保证班级事务处理的可控性和透明度
例如:班级天天总结制度、值日生制度、值周干部制、干部及科代表选拔制度、作业收交制度、座位调整、班会活动如何组织、评优规程、班级信息公开制度等等。
注意不要小瞧这个“机制”,好机制既能提高效益,更能培养学生组织管理能力。
观点:“机制如同基因”,“好主意办好才是好事,好主意没办好就是坏主意”,“机制决定执行力”。
注意:学生能力是培养出来的;环环相扣,有制度就有检查,有检查就要有反馈;信息公开很重要。
8、富有特色的教室文化
包括班歌、班旗、班徽、黑板报、学习园地、名言警句、心愿条、祝福语、知识窗、聚宝盆、读书角、报夹、博客、网站(网页)、BBS社区、QQ群等。
注意:醒目;高雅;鼓励原创。
9、温馨整洁的教室环境
包括教室清洁卫生、绿色植物、学生书籍摆放、窗帘色彩、桌椅布置等。
观点:不仅是营造一种班级氛围,可以缓解压力,激发动力,约束行为,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一种精神状态和生活方式,使学生追求美好生活,享受美,创造美,使学生大气不慌乱,使学生善于调节生活和情绪状态等。
案例:二战德国地下室的“花”。
注意:注意其文化内涵和美感,融教育性和艺术性于一体,使教室里每时、每处、每事、每物都会“说话”,经常不断地对学生进行良性刺激和积极导向,促进每位学子高尚情操、文明举止的养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