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虎塘中学教师文化建设工作方案
发布时间:2010-11-26   点击:   来源:校长室   作者:未知

 

教师文化是学校文化的核心和灵魂,拥有支融洽和谐、干争龙首的教师团队,是深入开展学校“long”文化建设的原动力。良好的教师文化不仅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健康发展,促进学校的教育教学、科研以及管理工作,具有强大的凝聚力、吸引力和战斗力;而且能较好地调节和激励教师的行为,促进教师的自我约束、自我调整和自我完善,可以使每一个教师得到更好的发展。
教师文化是教师在教育教学等实践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是包括职业意识、教育理念、行为作风、思维方式、教学风格、生活习惯、人际关系,以及情绪反应等群体行为。围绕我校,我们需要打造一。我校将重点以师德师风建设、专业发展、办公室文化建设三个方面作为教师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
方案一、师德师风建设的实施方案(讨论稿)
为进一步提高全体教师思想道德和职业素养,打造师德高尚、师风严谨的教师队伍,形成融洽和谐的校园文化,特拟订我校师德师风建设方案。
  一、指导思想
依法执教 依法从教 师德高尚、师风严谨
 二、工作目标  
 1、建设一支队伍:建设一支爱岗敬业、业精技高、品行高尚、学生喜爱、社会认可的优秀教师队伍。  
 2、促进两个转变:促进师德师风向更好的方向转变,促进校风、行风向更好的方面转变。  
 3、解决“三类”问题:着力解决有偿家教、以教谋私、体罚学生的问题。  
 4、实现“四个提升”:在教师政治素质和师德素养上有新的提升,在服务社会、服务家长、服务学生上有新的提升,在树立教师良好形象上有新的提升,在推进“名师”工程、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上有新的提升                       
三、组织领导机构
组长:高晓蕾
副组长:黄斌
成员:叶雪峰、卢晓东、屠建林、徐萍、季晓兰
组长职责:
1、负责师德师风建设的全面工作。
2、制订计划和总结。
3、实施考核和奖惩。
成员职责:
 1、执行计划。
 2、进行考核。
 3、对违反师德师风一般现象及时进行处理,批评教育并上报组长。
四、工作措施  
 1、开展师德承诺活动  
   1)是学校与区教育文体局签订责任状,承诺积极组织开展师德学习教育活动,强化师德的考核和管理,将师德纳入绩效目标考核内容,防止教师师德失范行为发生。  
   2)是教师向学校承诺。每学年初,教师与学校签订师德承诺书,组织全体教职工进行一次师德承诺活动,使全体教师自觉践行《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坚持抵制体罚学生、有偿家教、以教谋利等行为,争做人民满意教师。  
 2、开展师德教育活动  
1)是将师德教育作为全体教师全员培训的重要内容,集中培训不少于8学时。(校长室)  
 (2)是组织教职工认真学习《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和模范履行《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优秀教师的典型事迹,确保每年学习不少于2次,4学时。(校长室) 
 (3)是组织教职工开展师德规范的大讨论,反思对师德规范的执行力度和存在差距,提出整改措施。(行政办)  
 3、开展师生互动活动  
 (1)是开展爱生家访、对口帮扶、服务社区等活动,使全体教职工进一步了解学生、理解学生、关爱学生,增强教师的社会责任感。(教导处)  
 (2)是扎实开展以“走进教师”、“亲近教师”为主题的实践活动,进一步增进社会、家长与学校、教师的交流,让学生和家长进一步了解教师、理解教师、尊重教师,增强教师的职业荣誉感。(教导处团总支)
 4、开展表彰宣传活动  
 (1)是以区教育文体局庆祝教师节和表彰优秀教师为契机,集中开展师德表彰宣传活动。树立师德典型,广泛宣传模范教师先进事迹,大力褒奖教师的高尚师德,进一步倡导尊师重教的良好社会风尚。(工会)  
 (2)是在学校网站上举办师德论坛,促进师德建设的理论创新、制度创新和管理创新,推进师德建设工作实现科学化、制度化。  
 5、开展师德评议活动   
 (1)是开展师德考核活动。按照师德考核标准,认真组织学生评教、教师自评、教师互评和家长评教活动,把师德考核工作落到实处。(校长室行政办)
 (2)是开展“教学开放周”活动。在教学开放周内,将所有课堂均向家长开放,接受社会的评议和监督。(教导处)  
 (3)是开展群众满意度测评活动。组织学生家长、社区代表对教师师德师风的满意度进行测评,根据测评情况,制定整改措施,公布整改效果。(校长室行政办) 
五、工作要求  
   1、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学校领导要把加强师德建设、规范师德管理摆在教师工作的首位,切实做到组织落实、制度落实、任务落实,促进师德建设不断取得新成绩。  
   2、加强检查,强化监督。学校要加强对师德建设工作的全过程的检查和监督,对体罚学生、有偿家教、不廉洁从教等问题,要做到“投诉一起,查处一起”,决不姑息迁就。学校通过设立师德师风监督电话和校长接待日等形式,广泛接受学校和社会的监督。  
   3、健全制度,创新机制。学校要完善师德建设档案,建立师德建设长效机制。要将师德建设与教师人事制度改革相结合,将师德表现作为教师岗位聘任、绩效工资分配、年度考核、职务聘任、派出进修和评优奖励等的重要依据,真正实现奖优罚末、表先促后。要依法治校,实行民主管理,倾听教师的心声,尊重教师的意见,维护教师合法权益,积极营造教师健康发展的良好环境。 
4、及时总结,强化考核。学校要认真总结师德建设的成功经验和做法,对出现师德师风严重问题的教职工,将予以通报并追究其责任,绩效工资分配、年度考核坚决执行“一票否决”制。
 
方案二、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实施方案(讨论稿)
为加强我校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教书育人水平,培养骨干教师梯队,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打造德艺双馨、业务精良的优秀教师群体,特制定我校教师队伍建设方案。
一、工作目标:
总目标:建设学习型团队,培养魅力型教师。以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为方向,通过校本培训、校本教研、课堂教学能力竞赛、专家指导等多种途径,积极开展各教学实践与研究活动,大幅度提高教师教育教学的实践能力。加强教师团队建设,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位于市区同类学校的前列;发展五级梯队教师后备人选;近两年中培养区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4-5名,培养市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2-3名。
二、主要措施:
1、加大对教师的培训力度
1)注重校本培训,提升教师整体执教水平。学校充分利用学校的资源优势组织培训,学习制作课件,利用网络学习借鉴网络资源的授课方法,提高教学质量。有计划的把培养五级梯队作为培养目标,将教师引导到“名师型” “专家型”的发展道路上,使教师具有明确的发展方向。
2)依靠专家引领,在行动中提高。学校以教研组为依托,以教研活动为裁体,以自身的教育教学实践为基地,以培训教师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为重点,开展面向全体、突出骨干的有效培训。
①采取“请进来”的办法,开展学习研讨活动,邀请市、区专家、名师来校进行讲座和辅导,或收听收看国内专家、名师录象报告,从理论上引导广大教师准确把握课改理念,聚焦课堂,优化教学模式设计策略,掌握教学组织和实施的智慧,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技艺,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②采取“走出去”的办法,积极参加市区级教学教研活动。定期选派部分优秀教师外出学习和培训。加快提高骨干教师的理论认识水平,丰富和更新教育思想观念,进一步改善自己的教学手段和方法,奠定向名师成长的基础。
③开展“拜师收徒、结对指导”的青蓝工程活动。修改师徒结对协议,对学校青年教师和青年班主任分别选定一名综合素质高、业务能力强的骨干教师进行师徒结对,指导青年教师开展教育教学实践,力争让青年教师一年入门,二年常规过关。
3)加强理论学习,在反思中进步
①要求教师每年阅读两本理论书籍或订阅一种专业杂志,把阅读学习变为常规并视为教师的一种职业生活方式。
②开展“读书·体会·交流”学习活动,强化学习意识,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组织教师进行教育理论学习,促进教师转变教育观念,提高对良好师德在教育教学中作用的认识,把认识统一到以人为本、以学生发展为本的高度上来,帮助教师树立正确的教育观、教学观、人才观、质量观。年内组织教师开展读书体会评选交流活动。
③提倡教师撰写教学随笔,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搭建交流平台,适时召开教学随笔、教学反思交流会,用正面教育、榜样激励、典型带动、自我主动等方式,促进教师对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进行思考、校正,提高师德品质,发挥教师人格力量的引导作用。
  2、以教科研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1)抓教学常规管理,提高教师业务水平。学校认真落实教学常规管理的有关规定,定期检查、随机抽查教案、作业情况、上课情况及课后辅导情况等,并加强教学质量全程检查,定期组织监督跟踪教师教学进度及质量,要求教师课前备好课,课后布置好作业并写好教学后记,努力钻研学科,提高教师工作水平。
2)加强教研组建设,积极开展多样化的教研活动。加强教研组建设,各教研组围绕研读新课标、新教材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等具体内容开展教研活动;教研组、备课组要组织教师深入开展教学反思活动,并汇集教师优秀教育随笔及反思文集。
学校组织教师进行听课评课,以走真正进课堂教学为目标,经常性开展教师的示范课活动,共同研究解决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积极派教师参与市、区举办的各项教研活动,如现场观摩课改和研究成果汇报等,同时,在校内,组织教师进行各种能够提高教师专业水平及教学水平的教研探讨活动,如集体进行讨论,或由骨干教师示范引领,使学校教学科研得到本质的提升。
3)以活动为载体,搭建教师快速成长的平台。学校将在新学年的上半学期举办骨干教师示范课、“龙腾杯”青年教师课堂教学竞赛活动,倡导个性教育教学,形成教育教学特色,促使优秀教师向名师转变。
4)以课题研究为抓手,提高教师科研能力。组织教师开展结合自己教育教学实践的课题研究,力争有一项课题成为区重点科研课题;组织教师积极参加区级以上的教育教学论文评比,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科研意识和能力。
 
方案三、办公室文化建设的实施方案
为规范管理,净化美化办公环境,切实落实校园文化建设整体规划要求,营造一个健康、文明、积极向上的工作环境,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工作目标
营造整洁、愉快、合作、开心、高效的工作氛围。
二、工作要求
1、各处室主任为本部门“办公室文化建设”第一责任人,负责安排、督查本部门“办公室文化建设”的各项工作。
2、各处室制定详细值日表,要求分工明确、责任明确。
三、环境卫生工作要求
1、地面清洁无污渍。
2、办公桌面物品摆放整齐。
3、办公桌间隔板张贴物品(如课程表、时间表等)要有序。
4、窗台洁净、门窗光亮,窗帘洁净,如有损坏要及时报修更换。
5、办公室临时加入的课桌等物品要求摆放合理,桌面物品摆放整齐。
6、办公室无卫生“死角”,废旧物品要妥善处理。
7、办公室卫生桶应及时清扫,保持外观清洁,卫生工具摆放合理。
8、办公室空调、吊扇、灯等电器要定期清扫,保持干净,如有损坏要及时报修。
9、办公室人员应保持良好卫生习惯,不乱扔废物。
10、办公室墙壁保持整洁无污迹,有黑板的办公室内容要及时更换(至少每学期一次)。
四、教师素养和素质
1、 着装端庄,佩带得体。
2、积极推广文明用语,自觉遵守常州市“五项严规”、新北区“五条禁令”,为人师表,教书育人,塑造崇明教师的崇高形象。。
3、积极参加学校和工会开展的有关活动,积极开展健康有益的文体活动,在不影响教育秩序的前提下,活跃办公室全体人员的身心健康。
 五、特色文化建设。
1、各办公室可布置一些能体现办公室特点,体现教育思想,代表办公室全体人员工作目标的教育格言。
2、各办公室可适当摆放一些花木盆景。
3、其它特色文化建设。
六、文明办公室评比办法
1、评比范围:
教学楼(龙骧楼):(1)一楼办公室1     (2)二楼办公室1   (3)二楼办公室2
4)三楼办公室1      (5)三楼办公室2
6)四楼办公室1      (7)四楼办公室2 
                                        8)五楼办公室   
 行政楼(龙蟠楼):(9)体育办1、2     (10)四楼办公室3    (11)四楼办公室4
                 12)校长室、副校长室、教导处、行政办、教科室、总务处、团队室
综合楼(龙吟楼):(13)音乐美术办
后勤组各室:(14)财务办、财产管理处、后勤办、文印室、档案室、医务室、图书管理室刷卡处、宿舍管理处
2、检查与评比:(1)检查工作以每周行政值日检查、总务处检查和随机检查向结合
               2)每一学期评比一次,结果在网站上公布,得分前3位的办公室将由工会给予奖励或鼓励。
文明办公室评比考核表(第   周)
办公室:                办公室负责人:                     得分:                 
内容
考核内容
考核细则
考核办法
考核人
得分
一、形象与行为(10)
注重教师形象,衣着得体,语言文明,仪表大方,不吸烟。(5)
吸烟每人次扣0.5分。
举报、检查为准
校长室
行政值周总务处
 
遵守学校规章制度,上班时间不玩游戏,不串岗聊天,不在办公室内做与工作无关的事。(5分)
上班时间利用网络从事与工作无关的事项(如玩游戏、聊天等)每人次扣1分
进行日常检查
行政值周
工会
校长室
 
 
 
二、民主管理
(5)
开辟民主渠道,办公室能积极向学校献计献策,办公室主任能向有关领导及时反映教师意见和要求(5)
由校长室及学校各部门提供依据酌情打分。
 
校长室
 
三、团结互助(5)
创建和谐的工作环境,团结友爱,互相帮助,互相关心(5)
发现教师间一次争吵全扣。
根据记录、调查
工会
 
 
 
四、育人环境(30)
 
办公室值日制度和值日轮流表健全,每天定期打扫卫生,保持窗、门干净,地面清洁,卫生工具摆放整齐,垃圾及时处理。(10)
没有值日制度扣1分,
每次检查卫生工具摆放不整齐的扣1分,垃圾没有及时处理的扣1分,门窗、地面不整洁的扣1分。
进行日常检查与突击检查
 
总务处
行政值日
 
 
办公桌物品摆放整齐(10)
未按办公室物品摆设要求每发现一次扣1分。
进行日常检查与突击检查
行政值日
 
办公室布置布置合理整洁,环境优美舒适(5)
未按办公室布置要求每发现一处扣1分
进行日常检查与突击检查
总务处
行政值日
 
注意节约用水用电,爱护公共财产,及时关好门窗。(5)
开无人灯、下班后门窗未及时关锁,每发现一次扣1分。
进行日常检查与突击检查
总务处
行政值日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附件:

    主办单位:常州市新北区龙虎塘中学    苏ICP备10201501号-3
    地址: 常州市新北区龙虎塘街道北街168号 邮编:213031
    技术支持:新北区教师发展中心、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