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文化建设实施方案
发布时间:2010-11-26   点击:   来源:校长室   作者:未知

 

一所好学校,除了校舍、绿化等硬件外,更重要的是看其是否有温馨舒畅的人际氛围和多元文化兼容并蓄的学习氛围。这种氛围,就是我们所说的校园文化。
校园文化是社会文化的一种,它是一种潜在的心理力量,一种在校园里普遍认可、接受和推崇的风尚、习惯、准则,可以振奋人的情绪,激励人的斗志,调节人的心理,规范人的行为,是反映学校办学水平和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
一、背景及含义
让每一位老师和每一位学生都能幸福地工作、学习与生活,去努力每一天、去充分体验每一阶段人生应有的充实与快乐——这是我们的教育理想。
老子《道德经》中说“上善若水,厚德载物”。新的三年中,我们将致力于校园文化的建设,努力打造文化校园,“思想管理学校,文化提升品位”,即通过打造校园Rong文化,提升学校的办学层次。
Rong文化”的基本含义包括:做人——严容有度,共处——亲密融洽,求知——融会贯通,做事——生龙活虎。这四个方面分别与联合国21世纪教育委员会提出的21世纪教育的四大支柱一致,即学会做人、学会共处、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其中学会做人是四大支柱的关键和核心,也是教育的目的和根本。
二、组织实施机构
为进一步推动校园文化建设,从学校的实际出发,成立校园文化建设领导小组。
 长:高晓蕾
副组长:许才华、黄斌、叶雪峰、屠建林、卢晓东
 员:季晓兰、严黎明、周卫东、徐萍、毛晓玲
下设办公室:
     任:徐萍
     员:毛晓玲
 
三、实施途径
(一)挖掘潜力,构建校园静态文化
1、优化校园环境,营造文化氛围。
校园环境(校园自然环境、校舍设施环境、校园传媒环境)是静态文化成果的主要表现,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是陶冶学生情操、激励学生奋发向上、警示学生不良行为的主阵地。
学校要挖掘潜力,加大投入,不断完善校园整体布局和规划,要在建筑设施、校园绿化、美化、净化和文化上下功夫,努力营造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让师生置身于干净、整洁、优美的环境中,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
1)校园自然环境
校园的统一规划是创设良好自然环境的重要步骤和措施。必须遵循一定的规律,融入学校的教育思想,办学特色和培养目标,在总体构想上要有超前意识,力求目前称一流,长期不落后,使校园各单项建设保持气脉贯通,韵味连绵,功能相配。
学校将校园分成教学区、运动区、生活区等,教学区是学习的主要场所,自始至终都要求有一个安静的环境,体现一个“融”的基调,做到“融会贯通”。运动区是师生强身健体的地方,应体现一个“龙”字(生龙活虎)。生活区则应围绕师生的生活来进行设计,体现一个“容”字(严容有度)。各个区域各自相对集中,而区域之间又借自然景观、宣传长廊加以适当分隔,并保持相对的距离,使得布局协调,将人们的心智和景物紧紧地融合在一起。
2)校园设施环境。
校园设施环境应尊重历史而不失远见,整体和谐具创意,功能合理而保持特色。校园建筑文化的主题是校园文化与百年名校以及人的思想理念的高度结合。
l    设置文化内涵深、艺术欣赏价值高的景观景点,如假山、水池、雕塑、彩绘等。
l    种植一些生长速度相对较快的树木,体现百年名校的沧桑历史。可让毕业班的学生种植毕业留念树,也可让七年级新生以班级为单位种植,三年管理、浇灌,培养学生的主人翁意识。
l    在校园醒目位置悬挂独具特色的校训、校风、教风、学风等。
l    构造功能室文化,根据学校和班级特色,布置办公室、教室、功能室以及楼梯间文化,如“学习园地”、“名人警句”、“格言”、师德师风标语、重要的规章制度、师生的书画作品等。
l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校园环境的设计、维护和创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营造出符合学生身心特点和兴趣爱好的教室文化、寝室文化、走廊文化、餐厅文化、厕所文化等。
l    设置个性化的音乐铃声和温馨的提示语,营造轻松愉悦的工作学习环境。
l    设计具有教育性、激励性、人性化标语,包括激励类、提醒类、环保类、安全类、甚至小到一句“走路轻轻、说话悄悄”的文明标语。
l    给校园内的花木挂上介绍标志,还可以校园古树作题,树立校园精神。
l    以班为单位布置教室。在班级门口悬挂本班任课教师和全班同学的合影,并写出班级理念、奋斗目标、班训、班级特色等。
l    办公室布置。(见办公室布置设计)
l    布置橱窗。教师风采展示:学校教师图片文字资料)
l    厕所文化:前进一小步,文明一大步!
3)校园传媒环境。
校园传媒是校园文化交流、校园环境建设的主要载体,因此,学校要潜心开发校园传媒资源,发挥先进的文化传媒作用,构建校园传媒环境。校园传媒主要有书籍、报纸、杂志、校报和现代电化教育设施,包括广播、电视、电脑及显示屏等媒介,尤其要发挥校园网的优势,办好校园网。  
2、重视文化品牌,打造文化特色
  学校除了优化环境、营造文化氛围外,还要注意发掘本校潜力,利用本校品牌,充分展现学校文化精品,打造校本文化特色。  
办学理念(思想):浓缩本校办学理念、办学思想,用简洁语句表达出来,并书写在校内显目位置,并在师生中广泛推广校歌。
名师风采:定期将学校优秀教师事迹进行推介,号召师生向优秀教师学习。
学生风采:定期将学校的“十佳”、“三好”、“优秀团员”、“日常行为标兵”、“学习成绩优秀生”等作展示,宣传典型,激励后进。
荣誉室:将学校、教师、学生所获荣誉,进行分类收集,建立上档次的荣誉室,使之成为学校的德育基地。
素质教育成果展室:将教师、学生创作的书画作品、摄影作品、科普作品及小发明、小创造的作品等进行集中展示,形成爱科学、用科用的良好氛围。
楼道文化渲染:将教师、学生创作的书画作品、摄影作品在办公楼、教学楼、宿舍楼的楼道进行展示,形成楼道文化以及历届优秀毕业生的经典留言、毕业留念等。
校内舆论阵地:利用校园广播,每天播送校园节目,宣传国家大事、校内新人新事以及学习、生活知识。让“校报”成为全校师生的自我展示平台,要改革校报内容,杜绝带有小情调、伤感消极的学生作品。
(二)创新教育思想,激活校园动态文化活动
校园文化的创造主体是学生,学生的主体性活动是校园文化建设的核心,要拓展学生主体性活动领域,创新和丰富校园动态的文化活动。应经常性地运用校内外、课堂内外的一切教学和实践活动,搞活校园的动态文化,用以引导和推动师生的思想意识、道德作风和行为习惯。
1、传承传统精神,汲取文化营养
  一个民族赖以传承的重要条件之一就是本民族的传统文化。我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作为中华民族的后世子孙理应担起传承传统文化的责任,为其弘道扬义,从中汲取丰厚的营养。学校要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让学生学习、了解祖国传统文化,汲取文化营养。  
开展“国旗下讲话”、主题班团会等活动,借助学校的“传统文化与中学语文教学”的课题,弘扬传统美德。
开展“古诗文吟诵”,讲中华美德故事活动。
组织学生搜集当地文化名胜、历史名人,从中感受家乡的文化氛围。   
2、坚持德育为首,突出育人特色  
  新时期学校的德育工作,要围绕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这一主方向,通过主题教育的途径对学生进行“文化浸润”,深厚的文学修养和坚实的文化底蕴,这必将对学生的终生产生深远的影响,对学生的气质、风度和人格良好形成有着积极的意义。
解读校训、校风、学风内涵,激励学生爱校热情。
熟记《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进行行为规范教育。
开展主题教育活动,修练和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
  ①通过各种形式开展爱国主义、集体主义、革命传统主题教育。
  ②开展“新三好”即在校做个好学生,在家做个好孩子,在社会做个好公民的主题教育。
  ③学校根据各个不同时期实际,开展主题教育,以促使学生健康成长。
  “感恩教育”——学生给家长、老师写感恩信活动,让学生与家长、老师进行沟通和交流。
  “感动教育”——根据不同时期,开展“谁感动了我”的主题活动。
  “绿色文明教育”——培植环保意识,养成环保习惯,提高文明素质。
  “责任教育”——让学生明白,校兴我荣,校衰我耻,学校兴盛,我的责任,为自己负责,为家庭负责,为社会负责。
  “理想教育”——为自己的将来做准备,让家长为拥有自己而自豪,让家庭为拥有自己而富有,让亲人为拥有自己而幸福,让家乡为拥有自己而光荣。  
  3、开展艺术活动,丰富校园文化
  开展艺术活动是以愉悦学生的感觉和使其积极参与为出发点,以提高全体学生的审美意识为目的,艺术文化对学生的吸引力是巨大的,学校重视和开发艺术活动资源,丰富校园文化,推进素质教育。  
根据学生自身特点,发挥每个学生的特长,组织各种兴趣小组,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活动。如声乐、器乐、舞蹈、美术、书法、摄影、制作、科技、生物、写作等兴趣小组。
抓好“课前一首歌、早晚一篇报(一首诗)”活动,歌唱百首爱国主义教育歌曲。
组织观看百部爱国主义教育影片,阅读百部爱国主义教育图书,创作和吟诵诗歌活动等。
每学年举办一次运动会和艺术节,坚持开展小科技发明、小制作、小论文比赛等活动。举办文艺活动要注重全员参与,整体联动,做到声势浩大,气氛热烈。
 
(三)改善师生关系,创建和谐校园  
开展“献师情,树师德,扬师风,铸师魂”的师德师风教育系列活动,如“关爱学生行动”系列活动等,建立新型师生关系,活跃校园文化,把校园建成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一个愉快、和谐、健康的教育乐园。
1、开展“走进学生”活动   
⑴走进学生的家庭:
要求班主任家访学生覆盖面每学期不少于15%,每周到学生宿舍看望学生一次。教师要通过家访了解学生的家庭结构及经济状况;了解学生的思想面貌、生活经历、个性特征、兴趣爱好、健康状况等;改进家长会的方式,以鼓励为主,向家长全面反映学生的综合素质;多听取家长和学生对教育、学校和教师的意见和建议。  
⑵走进学生的心灵。
要根据学校实际情况建立心理咨询室,开通心理咨询热线,设立心理咨询信箱,有针对性的开展衔接教育、青春期教育、考前心理调节等工作。教师要成为学生心理健康的指导者和调试者,要及时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解决他们遇到的实际问题。  
2、开展“关注学生”活动   
1)关注学生的品德:
切实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贯穿于课堂教学和学校的各项活动之中。   
  ①班主任要组织学生学习《中小学生守则》《中(小)学日常行为规范》。   
  ②结合新生入学、学生返校,集中对学生进行遵守中小学生守则和日常行为规范的教育,在教育教学工作中,要渗透思想道德教育。  
  ③认真落实升降国旗制度;积极开展“弘扬和培养民族精神月”活动;积极开展主题班队会、业余团校培训、业余党校学习等活动,鼓励学生健康向上。教师要指导学生在寒暑假开展“创新素质实践行”活动,让学生在各种实践活动中,陶冶情操,锻炼意志。  
  ④充分发挥共青团在学生成长中的重要作用,认真组织好入团、入学、十八岁成人宣誓仪式等与青少年成长密切相关的活动,挖掘其中的教育价值。  
⑤加强对学生的“网络道德”教育,对学生上网要进行正面引导和合理监控。
2)关注学生的生命和健康:
学校要定期开展安全知识的宣传教育和技能演练活动,积极开展交通法规知识竞赛、自护自救安全知识讲座等形式的“珍爱生命”主题教育活动。学校要制定安全检查工作预案,完善“安全管理规定”、“建筑及设施安全管理措施”和“学生宿舍管理制度”。定期开展安全大检查,消除学校的安全隐患,为师生提供一个安全的活动场所。贯彻执行食品卫生法规、饮食卫生管理制度,杜绝食物中毒事故发生。食堂人员要有健康证并每年定期进行体检一次。建立学生健康档案(卡),每学年对学生进行一次体检,做好近视眼、弱视、沙眼、龋齿、寄生虫等学生常见疾病的群体预防和矫治工作。  
3、开展“尊重学生”活动
尊重学生的人格:教师必须尊重学生的尊严、人格和价值,不体罚、变相体罚学生;不辱骂、羞辱、嘲笑学生;不大声训斥学生;不冷落学生;不随意当众批评学生。学校要开展“无批评日”、“校长接待日”等活动,设立校长信箱,积极开展“最尊重(关心)我的老师”的评选活动。
尊重学生的权益:采取有效措施保护学生的隐私、学生的健康、荣誉、人身自由权等。设立学生维权岗、学生维权委员会,接受学生合法公益受到侵犯时的申诉。
尊重学生的需要:注重正面激励和正确引导,尊重学生品德发展、学习发展、身心发展的需要。
4、开展“激励学生”活动
激励学生自信:积极开展激励教育和挫折教育,培养学生钢铁般的意志、积极向上的精神、乐观豁达的人生态度,教会学生面对困难、遭遇挫折时善待自己的正确处理方法。发掘学生的潜能,帮助学生增强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勇气,激励学生向善向美。
激励学生成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要建立激励机制,充分认同他们取得的进步和成绩,让学生享受成功的喜悦,激励学生勇于成功,善于成功。学校可开展激励用语征集活动,在班主任中开展“以发展的眼光全面评价学生”为主题书写操行评语的活动等。
 
四、学校文化建设任务分解表
模块名称
主要工作
负责部门
相关部门
总体规划
校园文化建设规划、实施方案、总结等
行政办
教导处
教科室
教育理念、思想的深化细化,文化理念阐释等
学校管理特色概述,教学、科研管理特色等总结
主要模块
德育文化
 
德育活动、体育、音乐文化理念、思想完善
教导处
团总支、体育组、
艺术组
班级文化
班级文化建设全过程
教导处
团总支、总务处
教师文化
 
师德建设、专业发展、办公室建设
工会
行政办、教科室
社团文化
 
学生社团文化建设
团总支
教导处
网络文化
 
学校网站建设、教师博客、班级网站建设
行政办
网络中心、年级组
宿舍文化
宿舍文化建设
总务处
团总支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附件:

    Copyright? 2003 - 2018 常州市新北区龙虎塘中学 版权所有
    地址: 常州市新北区龙虎塘街道北街168号 邮编:213031  苏ICP备10201501号-2
    苏公网安备 320411020000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