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静止的生命(外国静物画) | 执教:任向华 | |||
教学目标:1、老师引导学生对静物画的赏析,使学生对静物画的发展概况有初步的认识,了解静物画的画面构成要素、主要绘画风格和艺术特色。2、学生进一步掌握静物画的赏析方法与要点,具备分析画面的能力。3、在静物画赏析的活动中感受艺术家敏锐的观察能力和高超的写实技巧,培养学生从生活中发现美的能力。 | 重点:领会外国静物画中呈现的自然美、艺术美。静物画的产生和发展演变过程。 难点:画面构成要素的分析理解。画面构成要素有:构图、造型、透视、色彩、明暗、线条、技法等等。通过这些构成要素,画面营造出了节奏旋律优美、外形透视准确、色调协调呼应、空间层次分明、线条流畅生动、质感肌理明显、风格个性独特等一系列形式美感。 | |||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 | ||||
教学过程 | ||||
板块 | 展开教学的任务性问题串设计 | 学生活动串设计 | 目标达成反馈串设计 | |
导入 | 1、“一沙一世界,一花一天堂。”英国诗人布莱克在诗中说:任何平凡的物品皆有生命。诗人的眼里,一粒沙中可以看到一个世界,一朵花里可以看出一座天堂。那么在画家的笔下呢?先来听一个来自古希腊的传说:PPT(映示幻灯) 2、故事听完了,请说说你的感受。 | 1、指名朗读
2、小组交流 | 小组交流后推选一组说说自己的看法和感受。 | |
过渡语:明明是画,却以假乱真,猫上当了,也欺骗了人的眼睛。原本静止的物体在画家的笔下充满了生命力,为什么?今天我们一起来探讨《静止的生命》。 | ||||
赏析作品,了解静物画的范畴和概念
| 什么是静物画?
PPT展示图片:请学生运用上节课所学赏析作品的方法对作品进行赏析。 1、了解——欧洲最早的静物画: 《鹧鸪与铁臂铠》 1504 雅克布·德·巴尔巴里 意大利
2、发现——早期静物画的隐喻之美。
3、感受——静物画的自然之美:《果篮》。 《水果篮》是卡拉瓦乔早期的代表作。明晰而结实的轮廓,单纯而质朴的光线,鲜明而实在的水果、竹篮、干枯的叶子,以及如实刻画的苹果上的虫眼,标明了生活中的物品是对人类生活的折射,描绘这些静物完全可以成为独立的绘画主题而存在。
| 看书、独立思考
赏析作品, 同伴互说。
看书, 同伴交流。
赏析作品, 同伴互说。 | 回答:以表现现实生活中小型静止物体为主要描绘内容的绘画称为静物画。它作为独立的画种源于十七世纪的荷兰。这些静止物体大多是与生活密切相关的东西,如瓜果、蔬菜、鲜花、器皿、生活用品或居室的陈设品等。
开火车方式交流,补充,老师归纳总结:早期的静物画常常具有各种宗教寓意或象征意义。如描绘面包、酒水隐喻耶稣受难;描绘骷髅、计时用的水漏或沙漏、蜡烛等象征生命的短暂和时间的流逝;描绘花卉、水果、蔬菜象征时令变化、四季转换等。
学生看书介绍 《果篮》 | |
过渡语:从产生到发展,外国静物画走过了怎样的艺术之路呢?接下来让我们一探究竟。 | ||||
赏析不同时期不同画家的静物作品,了解静物画的发展历史 | 一、了解——静物画的产生与发展:《庞贝古城壁画》。 老师结合图片介绍: 1、萌芽阶段:西方的静物画,从文献记载看大约在古希腊的古典时期就已经产生了,其萌芽甚至可以追溯到爱琴美术中克里特的陶器彩绘。在古罗马帝国时期,静物画可能已经比较普遍,在庞贝城遗址所留存的壁画中,就有不少独立的静物画作品。可以说这是西方静物画的第一个发展期。 2、成长阶段:静物画作为独立的画种出现于十七世纪的荷兰。刚经历过资产阶级革命的荷兰经济繁荣,文化昌盛。荷兰人热爱家庭生活并对居室中的相关物品感兴趣,表现这些物品的静物画也成为市民喜爱的对象。人们购买这些绘画作品,用以美化自己的住宅以及公共场所。旺盛的市场需求使得静物画在荷兰达到了繁荣的高峰期。 | 倾听、欣赏
倾听,欣赏 | 老师介绍
老师介绍 | |
过渡语:17世纪的荷兰人真是天生的艺术家,他们不仅画美丽的山川河流,也描绘日常生活中的普通器物,用高超的写实技巧将他们精致细腻的身影定格下来,成为永恒。 | ||||
(1) 认识——出手不凡的荷兰画家。
博兰格——《瓶中的郁金香》
扬·凡·海瑟姆——《花瓶中的蜀葵》
波斯谢尔特——《静物·花卉》
彼特·克莱茨——《有玻璃杯和银器的静物》 问:这幅画面有怎样的绘画技巧?
弗洛里斯·凡·迪克——《有奶酪的宴席》
(2)、品味—生活之美。 (课件映示图片若干) 请说说欣赏后的感受? 老师归纳:当几百年前的静物画呈现在眼前时,我们不仅看到了背后主人的生活,更被这些惟妙惟肖、细腻逼真的绘画彻底征服。那透明的玻璃杯中葡萄酒闪着诱惑的光,鲜美的水果令人馋涎欲滴,金银器皿蕴含着古老的神秘……这一幅又一幅优雅的静物画是那么赏心悦目,让我们震撼! |
看书
看PPT图片 倾听
看PPT图片 倾听
看书、 同伴交流
看PPT图片 倾听
观看,小组交流 | 博兰格是专门描绘鲜花的画家,他对后世的花卉画家有很重要的影响。据说,荷兰的郁金香热便是由他的作品引发的。 几朵蜀葵,被画家在深沉的背景前突现了出来,玻璃花瓶隐没在花朵的背后。这是一幅花姿娇艳的静物花卉,画面层次比较复杂,色彩分布讲究,用色沉着华丽,富于质感。画家接受了巴洛克画风的影响,朴实性减弱了,增强了夸饰成分把更多的注意力放在表现色彩的华丽上。但是,静物的生动与奇妙,仍然给你以美的满足。
此画作于1620年,描绘了放在一扇圆拱形窗户内插满鲜花的花瓶,画家对绽放的鲜花作了细致入微的刻画。
画中那些闪亮的银盘、透明的酒杯,无不表现出画家高雅的审美情趣、敏锐的观察能力和高超的写实技巧。
手法细腻,色彩饱满,反映了现实生活的美满与愉悦。画家以娴熟的技巧,表现出不同物品质感的差异,形成了画面中的节奏与交响,反映了一种真挚纯朴的感情。 | ||
过渡语:如果说17世纪的荷兰画派是欧洲静物画创作的第一个高峰,那么18世纪法国画家夏尔丹的作品则代表了静物画发展的第二个高峰。他把静物的题材范围扩大到了以往不被人们注意的形象上——朴实、简单的厨房用具和食物,把极普通的对象变成了富于美感的艺术品。 厨房用具,食物……同学们,你留心过身边的这些平凡的器物吗?你觉得它们美吗?你是否有被它们质朴的美丽打动的时候? | ||||
质 朴 的 生 活 之 美 提炼——平凡之美 (课件映示夏尔丹作品)《铜壶》 (请你描述画家所描绘的铜壶。 夏尔丹为什么要表现这样的一个铜壶?它实在太寻常了,如同碟子、水果、面包、刀叉那样普通到人们天天在用、司空见惯且谁都不会在意它们的存在。 (因为普通的物件,特别是使用过的旧的物品,它们有着生活的痕迹,这些常见、平凡的东西,总能引起热爱生活的人们思想情感的共鸣,) (课件映示文字)罗丹说:“所谓的大师就是这样的人,他们用自己的眼睛去看别人见过的东西,在别人司空见惯的东西上发现出美来。”夏尔丹正是这样的大师,他把生活之美凝练在简单的静物画里,缓慢而深情。
(课件映示文字)每一件看似平凡的物体都有自己的独特的美,将它们宁静的仪态定格下来,它们的生命仿佛在画中静静地绽放。
3、转变阶段:从19世纪末的后印象主义开始,静物画进入了一个新的探索阶段。 探索——思想之美 (1)、课件映示图片《静物》 塞尚
(2)、19世纪的另一位伟大的艺术家,后印象主义的代表人物凡·高,则将一种“表现性”引入到绘画的创作中,并用绘画来表达他的各种感受。 (课件映示图片《向日葵》) 说说你的初步印象: 画家小传:凡·高(1853~1890),荷兰画家,主要生活在法国。他是后印象派的三大巨匠之一。凡·高敏感易怒,聪敏过人,却一直贫穷潦倒,几乎没有受过什么正规的绘画训练,28岁才开始绘画。凡·高对绘画创作近乎痴狂,擅长用浓重的色彩表达自己强烈的感情。他是继印象主义之后在画坛上产生重要影响的革新者,但是,生前他的作品一直没有引起人们注意,直到去世后,才引起了评论家一致的好评。
(视频欣赏) 《向日葵》的作画技巧 《向日葵》的色彩应用
创造——个性之美 4、创新阶段:20世纪,西方画家描绘静物已不再拘泥于传统的色彩、构图,而是追求彰显个性的表现手法。
课件映示图片: 毕加索《水壶、锅子和烛台》 问:这幅作品和刚才的那些作品相比较,在造型、构图、色彩等方面有什么不同?为什么会有这些不同?
老师归纳:从17世纪荷兰画家精美逼真的装饰画风、到18世纪法国夏尔丹朴实无华的生活之美、再到19世纪荷兰凡·高充满主观情感的思想表达,还有20世纪西班牙毕加索个性十足的流派创建。静物画经历了形式和思想的一系列变革。
|
欣赏作品 小组交流
学生思考回答)
学生一起朗读
欣赏、倾听
欣赏、 独立思考
认真观看
倾听
欣赏 同伴交流 | 学生回答、老师补充:夏尔丹是十八世纪法国主要描写市民阶层生活的杰出的风俗画家,同时也是一位著名的静物画家。夏尔丹用他的眼睛和心灵静静地注视着铜罐、碟子、水果、面包、酒瓶、刀叉、灶台这些极为普通的东西,《铜壶》是他的代表作品之一。 画面中表现的正是当时法国巴黎普通市民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铜壶,极其普通的日用品。从画面中我们可以看出,这不是崭新的铜壶。与17世纪的静物画相比,荷兰小画派的静物作品为了强调物体的不同质感而不时提炼炫目的色彩和光线,让人赏心悦目。
塞尚被称为“现代绘画之父”。他认为:世间万物都可以用几何形体来概括。在创作中塞尚排除繁琐的细节描绘,而着力于对物象的简化、概括的处理。他的作品中,景物描绘都很简约,而且富于几何意味。开拓了静物画创作的新天地。
这是世界最名贵二十幅名画之一,也是凡·高的代表画作之一。 堪称凡·高化身的《向日葵》由绚丽的黄色色系组合。凡·高认为黄色代表太阳的颜色,阳光又象征爱情,因此具有特殊意义。他以《向日葵》中的各种花姿来表达自我,有时甚至将自己比拟为向日葵。对于凡·高而言,向日葵是表现他思想的最佳题材。夏季短暂,向日葵的花期更是不长,凡·高亦如像向日葵般结束自己短暂的一生,称他为向日葵画家,应该是恰如其分。
野兽主义、立体主义等现代流派进一步发展了静物画创作的新形式。 毕加索,一个用自由重组世界的天才画家。在20世纪,没有一位艺术家能像毕加索一样,画风多变而人尽皆知。可谓十八般武艺,样样皆能。他是20世纪最享盛名、作品数量最多的艺术家之一。毕加索深受塞尚的影响,是立体派的先驱,他将绘画带入到一个全新的艺术领域。
| ||
练习 | 今天这节课上,我们通过了解画家生平,绘画产生的时代背景,观察绘画的内容、构图、造型、色彩、明暗、线条、技法,对这些优秀的画作进行了欣赏,体会作品的艺术美和所表达的情感。对于课题“静止的生命”,你现在有怎样的理解?请将你的感受表达出来。
| ①用文字进行描述。写一篇200字左右的小评论。(本节课的练习) ②用画笔进行描绘。通过临摹名家画作,体验静物画的独特魅力。(下节课的练习)
| 交流反馈 | |
小结 | 课堂总结 (课件映示文字)布莱克诗“一沙一世界,一花一天堂。” (学生朗读) 教师总结:是的,在诗人的眼里,一粒沙中可以看到一个世界,一朵花里可以看出一座天堂。在画家的笔下,静物亦充满鲜活的生命力。欧洲画家将静物的生命定格在画面上,历经数百年依旧散发着感人的魅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