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 | §11.3功 | 时间: | |||||
教学目标 | 重点与难点 | ||||||
1、 知道功的定义和单位 2、 知道物体做功的两个必要条件,能根据物体做功的两个必要条件判断力对物体是否做功 3、会利用功的计算公式解题
| 重点:做功的两个必要条件、会用公式计算功 难点:对“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的理解” | ||||||
课前准备 | |||||||
面、小车、砝码、木块、弹簧测力计、刻度尺 PPT课件 | |||||||
板块 | 展开教学的问题串设计 | 学生活动串设计 | 目标达成反馈串设计 | ||||
从生活中的功 引入课题 | 大家对“功”并不陌生,你能举几个关于功的词语吗?你知道“劳而无功”是什么意思吗? |
学生独立回忆思考
|
学生代表回答,其他学生补充 | ||||
关于功的概念 | 介绍功的有关概念: 1.概念:力与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的乘积是一个有物理意义的量,物理学中称为机械功,简称功。 2.功的计算公式:W=Fs W表示功,F表示力,s表示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 3.在国际单位制中,功的单位:焦耳,符号:J 1J=1N•m 4.提出1J的功有多大! |
学生聆听并记录
| |||||
做功的两个条件 | 问题1:做功要满足什么条件呢?
问题2:请看书上图片,说出在那些情况下有没有做功?原因是什么? 问题3:请归纳一下有哪几种情况不做功? 问题4:下列实际情况中,人对物体做功的是 A人肩上扛着重物,在水平路上匀速前进了一段距离 B举重运动员将杠铃举在头顶稳稳地停留3s的过程中 C人手提着重物,在斜坡上匀速前进了一段距离 D人脚踢出的足球,在草地上滚动了10 m的过程中 | 独立思考
同桌讨论 | 学生代表回答
学生代表回答,其实学生补允 | ||||
功的计算 | 小明将质量为10Kg的水桶从离井口3米的深处提到井口,在这一过程中,小明对水桶做了多少功?
|
学生先独立思考后讨论分析 | 教师引导,学生代表回答, | ||||
探究 斜面做功 | 介绍:探究的斜面的实验装置,并装配好。 问题1:解决我们需要探究的问题,需要测量哪些物理量? 问题2:拉动小车时要注意什么? 问题3:请大家设计一个实验表格? 演示实验 问题4:分析表格中的数据,你得出什么实验结论? 实验结论:不考虑摩擦等阻力影响,没有既省力又省距离的机械。
| 学生聆听
小组讨论 学生思考 学生独立设计
小组讨论 |
学生代表回答,教师引导,其他学生补充,学生代表回答 教师引导,学生展示表格,共同分析完善表格 教师点拨,学生代表回答 | ||||
课外作业 | 同步练习 |
功
发布时间:2020-09-22
点击:
来源:原创
作者:王晶
![]() ![]() |
附件: